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
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④ |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
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 B.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 |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 D.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 |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l/3,1932年上升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苏联这样做的目的是
A.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渡过经济危机 | B.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实施新经济政策 |
C.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增强经济实力 | D.实现工业化,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阅读《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这表明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运动
项目 |
1918年 |
1929年 |
1930年 |
1934年 |
1937年 |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 |
1.6 |
57.0 |
85.9 |
233.3 |
243 |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 |
0.02 |
1.0 |
6.0 |
15.7 |
18.5 |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
0.1 |
3.9 |
23.6 |
71.4 |
93.0 |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
不计 |
14.9 |
33.6 |
87.4 |
99.1 |
①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 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④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这主要表明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 B.环境问题影响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 |
C.环境问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D.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
(3)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斯大林模式 |
(9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问题:
(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
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
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
第33课 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166
第34课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171
第35课 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177
第36课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182
第37课 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87
第38课 发展中的新兴大国……193
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 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 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
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l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
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 B.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