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救援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 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
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 )
A.吞并奥地利 | B.割占苏台德地区 |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D.进攻波兰 |
1940年10月日本军事检阅时,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裕仁天皇行鞠躬礼(见右图)。有人认为,真正的权力天平却正好相反,裕仁天皇虽被日本人奉为活着的神明,但他在日本外交政策上却不起任何作用。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当时日本的外交重点是对外进行战争 |
B.当时日本的政局已为军部所左右 |
C.当时东条英机已在国内享有较高威望 |
D.当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军事建设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是( )
A.太平洋战场 | B.苏德战场 |
C.北非战场 | D.中国战场 |
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
B.通过了《租借法》 |
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 |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
A.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
B.德国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即“不列颠之战” |
C.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
D.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波兰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
①德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
②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③波兰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
④意大利趁火打劫,攻打波兰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 |
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
D.赢得备战时间,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
下列对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最准确的解释是( )
A.纵容德国进攻苏联的政策 |
B.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自身安全的政策 |
C.与法西斯妥协,牺牲局部和小国利益以求一时和平并将祸水东引的政策 |
D.维护自身霸权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政策 |
西班牙内战演变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因为( )
A.发动叛乱的反动军官是法西斯分子 |
B.英法纵容德意对西班牙的干涉 |
C.德、意法西斯直接派兵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 |
D.德、意法西斯全力援助西班牙叛军 |
1940年日本天皇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
B.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
C.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的主要军事力量 |
D.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
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A. | 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 B. | 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
C. | 慕尼黑土协定的后果 | D. | 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
二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