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办1916年第6届奥运会的城市有柏林、布达佩斯和亚力山大。1912年,欧洲战云笼罩,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然而“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却相信,如果把奥运会举办地设在柏林,德国人的注意力就会转到运动会上去了,可能消弥一场大战。因此,第6届奥运会决定在柏林召开。
(1)顾拜旦善良的愿望是否实现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会徽和海报
(钟的中间是普鲁士鹰和奥运五环) (海报的中间是纳粹标志)
(2)你能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会徽和海报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在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纽伦堡审判
(3)一个国家要承办奥运会,必须具备很多条件,“爱好和平,维护和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德国的慕尼黑非常想申办1972年夏季奥运会。假如你是德国奥申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你会如何说服国际奥委会,德国完全具备“和平”方面的条件。要求以材料三为依据。
材料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前,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向各成员国呼吁,在奥运会期间停止一切的敌对行动,遵守奥林匹克停战的协议。参加雅典奥运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都纷纷宣布尊重奥运停战精神。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回答,奥运会与战争、和平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 年9 月慕尼黑会议后,张伯伦回英国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二 1939年7月24日,英日双方签署了《有田—克莱琪协定》,规定:英国“完全承认”日本造成的“中国之实际局势”;承认日本在其占领区内享有“特殊之要求”;允诺“凡有阻止日军或有利于日军之敌人之行动与因素”,英国“均无意加以赞助”。
……1941年3~12月美、日进行秘密谈判,谈判中美国承认伪满政权,同意日本延缓从中国撤军等。
材料三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战斗” ——《丘吉尔回忆录》
(1)对于慕尼黑会议毛泽东说,张伯伦是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请用1938年到1940年的史实来证明毛泽东的评价。
(2)《有田—克莱琪协定》又被称为远东慕尼黑,请分析其实质。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对比,英国的政策发生什么变化?各举一个战例说明英国在“陆地上、天空中”与德国作战。
(4)材料二中美国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中国,但中国的抗战却对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起积极作用。试分析1941年的中国战场对苏德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所起的作用。
阅读以下两幅德国地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前发生了许多变化。请指出3个变化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
(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
(4)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图一 二次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图二 欧洲共同体
请回答:
(1)指出图一两大集团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结盟性质是什么?(3分)
(2)图二中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是欧洲统一运动的重要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标?它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5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从纯粹的物质观点来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来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会自动的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定不但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至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己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的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动。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龙管子。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龙管子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1939- 1944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39年2月 |
1940年4月 |
1940年10月 |
1941年2月 |
1941年4月 |
数额 |
25 |
20 |
25 |
50 |
50 |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数额 |
26 |
100 |
49 |
53 |
1107 |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背景材料一:199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德国政府建立了一座战争纪念馆。这座战争纪念馆名为"恐怖之地",这里将长年展出纳粹德国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犯罪历史。德国建设部部长托普费儿称这一纪念设施为"裸露的伤口"。他说:"我们需要这个经常作痛的伤口,以便时刻警示我们。"
背景材料二:日本政府也在1995年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靖国神社旁边。纪念馆最主要的展品是日军官兵用过的衣服和靴子,至于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一件也没有。日军退伍军人、联合会主席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初衷是……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灵魂。这样,他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背景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在他的《中国的走向》一书中谈到:"只要进门环视四周,即可看到整整齐齐排放着的日中战争时期的新闻照片、各种证件等。这些东西大部分是控诉受到日本帝国主义残害而牺牲的中国人民的情况。……出口处前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幅大型彩色照片,那是1972年发表日中联合公报声明时拍摄的照片。……而且还附贴了含有下列意义的说明:我们日中两国人民经历了眼前所看到的不幸历史,但以1972年的日中邦交正常化为转机,我们两国已经发誓今后要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组织学生准备并书面回答:针对三国建立纪念馆的不同目的谈谈你的认识: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讨论、发言和总结: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