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雅尔塔体系
高中历史

下面是二战前后国际货币体系(经济体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际货币体系转向以美元为中心
B.美元偶然的充当了世界货币
C.国际货币关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D.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895年,中国经济受甲午战争战败的拖累,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大约是日本的5倍,没想到日军却打了胜仗。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GDP的发展与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二战后,美国又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1969年,美国GDP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二战后,苏联GDP长时间稳居世界第二,直至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GDP被日本超过。对苏联GDP排名的升跌,有人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苏联和日本GDP排名的易位,有人说:“看看两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就能明白其原因。”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GDP优势只胜在数量,在质量上却输给日本,工业化的进程远比日本缓慢是中国节节失利的经济原因。”他的分析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扩大国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的政治前提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的?
(3)材料三中的“萧何”指的是什么?中国后来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请说明苏联和日本的财政支出的用途对GDP增长的不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为缓解金融危机,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往今来,金融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与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当最早称为“质”,《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以物质钱”。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唐都长安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典当成为正式行业,……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                               ——据《中国古代金融业》等
材料二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三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事件
创立
  19世纪末,英、法、德、俄、日等国在华开设的银行已达20多家,郑观应等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应开设我国自己的银行。
1897年5月,清政府“铁路总办”盛宣怀在上海“招商集股”,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为宗旨,创办中国通商银行,额定资本500万两,股东多为官僚及买办。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曲折发展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通商银行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
1936年,国民党政府为控制中国金融,以复兴公债抵充,加入官股347.5万元。该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控制。
解放战争期间,其购买的大量公债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其他资产也被官僚抽逃殆尽。
改制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通商银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12月,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其它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据《上海金融志》、《中国金融家》等整理
材料四

(1)指出古代典当行的主要职能。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及世界格局是如何“被改变”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银行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商银行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的发展方向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安,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相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加、荷、比、瑞典和瑞士等),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解决世界金融危机,你有何合理化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此时提出这样一项计划(国际货币计划)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以行动表明我们的……令人鼓舞的国际经济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
——美国财长摩根索(1943年)
材料二 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这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而是源于认识到这一真理即繁荣与和平一样不可分割。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与货币混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国之间形成一种共识,即稳定的货币关系有助于世界贸易的扩展和持久的和平与安全……在这场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国家之间结成的政治军事同盟有助于彼此的妥协。
——陶婧《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背景及其对最初计划的偏离》
材料三 更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货币管制瓶颈的削弱,为国际经济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大概这是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摩根索提出该观点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够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4年6月30日,孔祥熙率领一个9人代表团与其他43个国家的730多位代表在这里相聚。当时,整座森林被全副武装的军人严密封锁起来。”这次“相聚”的结果是(  )

A.确立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B.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1937年
41.4
12.5
6
9
4.8
1948年
56.4
11.7
4.1
4.3
1.5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和精神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分析促成这一地位的关键因素。
(3)材料三的数据表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什么影响?
(4)根据你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选择一个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思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GDP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关于GDP的话题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历史老师也乘热打铁,要求同学们开展题为“世界GDP大国百年兴衰启示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此而上网收集的部分材料。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895年,中国经济受甲午战争战败的拖累,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大约是日本的5倍,没想到日军却打了胜仗。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GDP的发展与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二战后,美国又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力地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1969年,美国GDP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 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二战后,苏联GDP长时间稳居世界第二,直至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GDP被日本超过。对苏联GDP排名的升跌,有人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苏联和日本GDP排名的易位,有网友留言:“看看两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就能明白其原因。”
(1)某同学这样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的GDP优势只胜在数量,在质量上却输给日本,工业化的进程远比日本缓慢是中国节节失利的经济原因。”他的分析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扩大国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的政治前提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的?
(3)材料三中的“萧何”指的是什么?中国后来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请说明苏联和日本的财政支出对GDP增长的不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