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雅尔塔体系
高中历史

二战结束前后,美苏合作关系逐渐破裂,双方采取了对抗性的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在同人民民主国家的关系中严格遵守不干涉其内政的原则。苏联承认这些国家的人民政府,在政治上支持他们。苏联忠于自己的国际义务,从战时大大减少了的储备中拿出粮食、种子和原料提供给人民民主国家……苏联的武装力量驻扎在人民民主国家,苏联使得外国帝国主义者干涉民主国家内政的企图不能得逞……
——(苏联)波诺马辽夫《苏联共产党史》
材料二   在目前的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不自由的。……我认为,我们必须帮助渴望自由的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主宰他们的命运。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在经济和财政方面予以援助,这对经济稳定和政治的有序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会咨文
材料三    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词已成为一个委婉的集合名词(代替了“自由世界”),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据材料一、二,概括美苏两国各自的基本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立场对世界格局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局势分别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结束前后形成的“全球经济体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宋朝来华朝贡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有:高丽41次、交趾45次、占城56次、三佛齐33次、大食40次、于阗34次、龟兹21次……。所贡之物……主要是本国土特产。宋朝对贡物采取“估价酬值”的办法,贡物估值后回赐金、银、钱、丝织品等以偿其值。
——《宋代的中外朝贡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开展这种贸易的目的。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2)概括材料二中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此举的背景。
材料三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在处理(缔约国间)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3)吸取材料二的教训,分析材料三,指出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制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遵循了哪些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协定的签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4)识读材料四,你能提取出什么历史信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于何时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加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以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 B.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1月5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宣言再次重申,消除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的贸易保护和限制措施。下列不能为该规定提供政策支持的是

A.《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汉城宣言》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罗马条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银行的成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建立北约
④推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以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汇率保持稳定,要求国际货币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B.世界贸易需要更多国际货币,所以国际货币国要保持贸易逆差
C.贸易逆差,是导致国际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
D.特里芬难题道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的发展方向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安,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相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加、荷、比、瑞典和瑞士等),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解决世界金融危机,你有何合理化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此时提出这样一项计划(国际货币计划)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以行动表明我们的……令人鼓舞的国际经济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
——美国财长摩根索(1943年)
材料二 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这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而是源于认识到这一真理即繁荣与和平一样不可分割。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与货币混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国之间形成一种共识,即稳定的货币关系有助于世界贸易的扩展和持久的和平与安全……在这场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国家之间结成的政治军事同盟有助于彼此的妥协。
——陶婧《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背景及其对最初计划的偏离》
材料三 更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货币管制瓶颈的削弱,为国际经济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大概这是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摩根索提出该观点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够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4年6月30日,孔祥熙率领一个9人代表团与其他43个国家的730多位代表在这里相聚。当时,整座森林被全副武装的军人严密封锁起来。”这次“相聚”的结果是(  )

A.确立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B.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1937年
41.4
12.5
6
9
4.8
1948年
56.4
11.7
4.1
4.3
1.5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和精神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分析促成这一地位的关键因素。
(3)材料三的数据表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什么影响?
(4)根据你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选择一个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思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