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雅尔塔体系
高中历史

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C.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初期,美国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扶植欧洲恢复经济 B.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C.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D.借此遏止社会主义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
C.北约组织建立 D.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2010年4月世行发展委员会会议通过改革方案,方案规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这次改革 ①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②改变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主导地位 ③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潮流 ④体现了世界贫富差距日益缩小的趋势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实现了对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的操纵
B.国际货币体系转向以美元为中心
C.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货币
D.世界经济格局的走向多极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材料三: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确的历史推论是基于对史实的准确解读。下表中关于战后全球化进程的推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二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相继成立
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B
20世纪80年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C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D
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世界市场对中国开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 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C.萨科奇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二战前后国际货币体系(经济体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际货币体系转向以美元为中心
B.美元偶然的充当了世界货币
C.国际货币关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D.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出现的世界三大经济支柱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间,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从商品(如黄金)本位到信用货币的转变。商品本位制时代虽然可以有效地避免通货膨胀并实现贸易的自我平衡,但是也常常使得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通货紧缩,同时也限制了政府政策干预经济的选择。与信用货币相比,商品本位制还浪费了大量资源用于商品的发现、采掘与加工运输。今天的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刺激经济、创造就业的义务,使得回归商品本位成为一种较为不可能的选择。
——《世界货币体系前世今生 美元如何影响世界》
材料二  15世纪,地中海地区贸易发达,欧洲各国向外扩张,各国银行开始向其他国家银行渗透。跨国金融业习惯法大量产生。
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德国、法国颁布银行法,促进了国际支付、货币兑换、信用关系。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形成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促进了国际货币制度之建立。
20世纪,国际金融业更加发展。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一个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这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国际法律调整的新时代。
1988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签署了《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目的是在联合国体系之外的国际金融领域建立“巴塞尔体制”。巴塞尔协议是将民间跨国货币资金融通纳入国际法律秩序之始。
——《关于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
材料三 美元的长期衰落不可避免。从历史上看来,国际主导货币的发行国都是当时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到19世纪世界接受英国的标准实行金本位,一直到二战之后的美元一枝独秀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或将出现多元化趋势。
——《世界货币体系前世今生 美元如何影响世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货币体系”由商品本位向信用货币转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并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如何?并指出这一“发展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大批逐出家园,使得关心社会的个别人极为恐惧,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为了摆脱危机和保障工业化计划的实现,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希望通过集体化达到增加产量,尤其是保证收购的目的。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但是,农业集体化确实起到了保证为国家提供粮食的作用,因为集体农庄是强制实行低价超额收购政策的强有力的工具。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 这是个青山环抱、翠竹掩映的桥头小镇……沿溪一条主要街道两旁,摆着一个紧挨一个的摊位,有七八百个。有谁能想到,从这里,去年有五十亿粒纽扣“走”向全国各地……小小纽扣形成的大市场,像一块强磁体一样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和行将停业的商店。桐乡县有个生产金鱼扣的化工厂,由于产品积压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个厂和桥头纽扣市场挂钩以后,市场负责为其推销产品,“小金鱼”游向了全国各地,工厂迅速有了转机……户办纽扣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桥头镇及邻近乡家庭纽扣厂年产值一千七百多万元。一业兴,百业旺。纽扣专业市场的兴盛,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两年桥头镇新办起服装厂五十多家,旅馆、饮食店近百家,修理、运输、五金、电器等服务行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两三千人。
——王学孝《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见闻》,《人民日报》1985年12月
材料四  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以英镑为中心的。……客观地说,世界需要一种通用的货币。一旦某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通用货币,这样的通用货币不仅能够简化汇率的计算,促进贸易的发展,它还具有很强的价值尺度,让全世界都懂得这个国家的“价格语言”。
——宋泓均 高强著《货币变局》
材料五 与战前比较,二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首先具有普遍的统一性,除了苏联、东欧等国以外,它几乎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置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以下,维持以美国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其次,它具有国际金融行政管理上的严整性特点。这不是一个松散的货币制度,而是有“共同”拟定的协定,以美国政府为首的大国对维持该货币制度的正常运转的有关问题都做了全面的规定,并要求各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管束,甚至惩罚。                ——王正毅 张岩贵《国际政治经济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4分)
(2)材料一、二中的英国和苏联与材料三中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不同?(4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19世纪末会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性货币体系?结合材料五,简析二战后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较之有何变化?
(4)英国、前苏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