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
秦王嬴政谴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 )
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 |
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 |
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 |
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 |
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记载的数量不尽相同。观察此表,对该表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该表为第二手史料,属于对历史的解释 |
B.《中国古代史》是专业史书,对人口数量的记载最可信 |
C.三者的记载都不一样,体现了历史学的主观性 |
D.可能是三者依据的史料不同,反映了重现历史真相的困难性 |
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 | 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
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 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
①开凿灵渠,平定岭南②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
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变法中秦国强大 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职 位 |
基 本 职 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战国时期韩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丞相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弗能下。当时的李由( )
A.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 |
B.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 |
C.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国家的封地 |
D.享有世袭的职权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 |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A.乙丙对,甲丁错 | B.甲丙对,乙丁错 |
C.甲乙错,丙丁对 | D.甲乙对,丙丁错 |
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王国——帝国“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是( )
A.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
B.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C.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 |
D.废除丞相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 |
阅读材料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1) 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部分)
材料三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兵自重,多次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述王绾、李斯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的主张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地方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此制度在汉初带来怎样的政治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三,赵普“劝上革去其弊”中的“弊”指什么问题?概括材料三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些措施。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