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
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说明“秦律”有哪些特点?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和罗马制定法律的相同出发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1分)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2分)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2分)
材料四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黄遵宪
(3)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1分)“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1分)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2分)
(4)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台湾和大陆因内战而分离。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被温家宝总理称为“震憾中华民族”的悲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分)
材料五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5)材料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6)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实现的基础有哪些?
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具体名称叫什么?它的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机构的设立说明什么问题?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三 “(世祖)二十七年......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浙江、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元史.地理志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何种政治制度?(2分)
(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结果如何?(4分)
(3)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了何种政治制度,试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4)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令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暌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袁》
材料3:(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令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巫,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
材料4:(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前汉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3)材料二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材料二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2、3说明汉初分封王国的依据是什么?
(5)根据所学说明西汉为什么要解决王国问题?材料3、4的解决方法有何不同?产生了什么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材料三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白的诗称赞了哪位君主的什么伟大功绩?
(2)针对材料二中两人的不同争论,这位君主最终采纳了谁的建议?实行了什么措施?
(3)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所确立的皇帝制度的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1)图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哪些中央官制?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6分)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7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候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 百官志》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 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分别有什么影响?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贵族议会)。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梭伦调整政治机构方面的措施,从材料可以看出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从秦朝设立丞相到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朝废除丞相;从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到北宋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1)试根据这些现象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对此你又有何看法,试作简要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此政治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重大创造?有人认为,唐朝实行了三省体制说明中国较早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三清代初年中央机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提取图一至图三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巩固统治的政治措施。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10分)
(2)图四所示政治制度是什么?图四到图五说明了政治制度有何重大改变?这反映了怎样的演变趋势? (8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