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一次公开演讲称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容,一场战争不可避免。3月5日,丘吉尔发表针对性的铁幕演说。半岛实际成为冷战实验地。”以下符合材料的信息有
A.“战争”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
B.“半岛”是指德国 |
C.“铁幕演说”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可同时存在 |
【改编】20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一份文件中曾提到:“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对以上杜鲁门文件中的话的意图,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扶植资本主义国家,以与苏联实行热战 |
B.竭力树立在同盟国中的大国友好之地位 |
C.向苏联展现美国的大国地位,称霸全球 |
D.扶植资本主义阵营盟友,壮大遏苏力量 |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 |
B.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 |
C.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新经济” |
D.“北约”成立与美苏“冷战” |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德国的分裂状态 |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
C.911事件 |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2013年是朝鲜战争结束60周年。这场战争
A.爆发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之后 |
B.实质上是华约与北约的较量 |
C.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热战” |
D.导致朝鲜半岛分裂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B.马歇尔计划 |
C.丘吉尔“铁幕演说” | D.杜鲁门主义 |
“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美国为此采取的对策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 B.改善中美关系 |
C.建立北约 | D.实施马歇尔计划 |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煤钢联营 |
下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3AEM”意为财政贷款)反映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主地位 |
B.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
C.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恢复 |
D.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 |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
B.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
C.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
D.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纷繁复杂。下列各组关键词对其概括最合理的是( )
A.冷战、第三世界的崛起、走向多极化 |
B.两极格局、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一超多强 |
C.两种制度、紧张与和平、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 |
D.社会主义革命、殖民体系瓦解、和平与发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