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总体来说,它(雅尔塔体系)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 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对抗,从而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雅尔塔体系 在“控制战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 “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与此相反,有的学者对雅尔塔体系更多地持否定态度,认为战后地图主要由美苏绘制,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苏两大国的交易和对立的结果,因此认为战后世界的动荡和不宁都根源于这一体系 ……首先,它与战后国际危机相联系,由于美苏两国都想寻求世界霸权,因而形成多次危机。它与战后国际局部战争相联系,据粗略统计,在战后至今发生的20多场战争中,不仅美苏介入为其主要特点而且介入比例越来越高……由于美苏军事对峙主要在欧洲,双方不断进行核军备竞赛,造成欧洲乃至全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所以冷战是雅尔塔体系的必然产物。
—摘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评材料关于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局势影响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
片段二 50年来,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
接近每年200万人次;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学习法语的中国人数达到10万。
(2)片段二运用了数据说明方法。这些数据反映出哪些信息?
片段三 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罡。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中具有世界性文化意义的内容。(4分)伏尔泰等法国思想家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以史实说明片段三中所说近现代史上中法两国的相似经历。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
1945年8月8日 |
苏联对日宣战 |
1939年9月1日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88年6月-7月 |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一件的多元化 |
1941年6月22日 |
苏德战争爆发 |
||
1942年1月1日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
||
1942年7月-1943年2月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1989年-1990年 |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
1945年2月 |
雅尔塔会议 |
||
1945年4月30日 |
苏军攻克柏林 |
1991年12月 |
苏联正式解体 |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所谓“雅尔塔体系(YALTA SYSTEM)”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观察下面的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钥匙 |
B.战后确定的国际和平秩序正受到挑战 |
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
D.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古代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即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9分)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2)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国别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日本 |
1937年 |
41.4 |
12.5 |
9 |
6 |
3 |
4.8 |
1948年 |
56.4 |
11.7 |
4.3 |
4.1 |
2.1 |
1.5 |
——摘自王斯德等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摘自《简析“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战后的重建作用》
材料三 1947年6月出台的马歇尔计划对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一方面,美国政府认识到, 只有欧洲的经济复兴了,“国际贸易组织”才会有现实的可能和基础。另一方面, 美国将马歇尔计划视作“讨价还价的武器”,以此换取欧洲国家在关税减让及其他非贸易壁垒问题上作出让步,促使有关国家采取实际有效的步骤支持美国的多边自由贸易计划……1947年10月,与会各国签署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它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拥有经济优势的美国的意志和利益。
——摘自舒建中《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与美国对外政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7年美国的经济政策。
人类文明因地域、传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和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就是以“最大自由去挣最多的钱”。美国梦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世界共同的梦,目前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梦,以至很少有人想到自己的梦或者什么别的其他的梦。……“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欧洲梦追求的不是拼命扩大财富而是去提高精神水平,不是追求扩大权力范围而是去扩大人类互相理解。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材料二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5月23日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表示,世界单极模式已经失败,凭借霸权和武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号施令的企图也已经破灭。这种模式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连那些企图维持自身霸权地位,继续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号施令的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8年的经济动荡是建立在单一统治基础上的发展模式陷入严重危机的表现。他同时还警告说,必须吸取深刻教训才能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强调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
(3)二战后美国为建立“世界单极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的建设成就。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国、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材料三 美苏冷战使欧洲变成了美国与苏联的马前卒,也是直接军事冲突威胁最大的地区,造成了欧洲的长期对峙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冷战让欧洲被超级大国控制时刻面临被核武器毁灭的风险,不过美苏冷战虽然客观促进了一些进步,比如科技比如经济,但是一旦美苏的“恐怖平衡”被打破,欧洲的下场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广岛。
——据互联网材料整理
材料四 欧洲各国在文化方面的共同点大致如下:
语言:印欧语系;
文字:拉丁文及其衍生文字;
文化来源: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犹太文化,三者的相遇和碰撞,产生近代、现代欧洲文化;
宗教方面:尽管教派不同,但是在信仰方面几乎绝大多数是基督宗教的信徒;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国和制,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以上材料选自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任选其中一条道路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2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农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6分)
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材料一 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