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阿德莱·斯蒂文森(1961年5月)
材料二 1961年初,“东方号”飞船的总设计师曾经向科罗廖夫指出,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安全指数目前只能达到50%,但科罗廖夫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必须领先美国人数周,进行第七次“东方号”载人飞船发射。……据专家估算,苏联把国民经济的一半到三分之二投入国防科研生产,苏联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是搞“象牙塔”,用国民经济填“无底洞”。
——摘编自《文汇报》
(1)材料一中“新的恐惧的阴影”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有哪些具体变现?
(2)请对材料二中的现象进行评价。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 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
(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在冷战后的重要表现(任举两例)?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 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
(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在冷战后的重要表现(任举两例)?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尔逊1916年5月16日致信豪斯:“假如我们提出和平建议,它将遵循下列条件:……2)一个普遍的联盟,宗旨是维护海上自由和防止任何因为A)违背条约的或B)没有警告及全面要求而开始的战争,——这是一个对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实质性的保证。”
——查尔斯·西摩编:《豪斯上校秘录》第二卷《从中立到参战,1915—1917》伦敦
材料二 1941年8月,罗斯福指出:“将来有重建国联那种组织的可能性,但为时尚早;即使这种组织重新建立起来,处理安全问题时也无法充分利用,因为像国际联盟大会这样的机构太庞杂了,在处理安全问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么大的机构可以讨论问题,适合小国家提出他们的建议,诉说冤屈,但只有大国才能承担责任,采取管理的措施。”
——转引自赵志辉《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二,比较威尔逊与罗斯福外交思想的异同点。
(2)战后罗斯福的思想如何得到落实?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西德的国家精英一般承认,原则上应赔偿纳粹暴政的受害者的物质损失、身体和精神损害以及无尽的伤害。……在过去的20年中,“负面记忆”促进了德国与其欧洲邻国的日益全面的和解。由于国际关系更替和冷战的结束,欧洲人已经承认他们对于纳粹和法西斯统治的责任,以及对占领时期的罪行和1945年之后的歧视的责任。
——《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在处在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莹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和邻国最终实现全面和解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炼阿登纳关于德法和解的观点并分析其作用。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倒题。
材料 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柏林的分区占领图
材料二: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苏联因为战争而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
——摘自《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的主要行为并归纳其历史原因。
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的结束对东亚政治局势的主要影响。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日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
⑵ 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乔治.凯南说“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那么苏联党的结构就要经历一段非常紧张的阶段,最终将导致苏联政权的解体或逐步软化。”
——摘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其原因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看,这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体现了何种政策主张?为落实上述主张,美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足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 响。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总体来说,它(雅尔塔体系)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 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 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对抗,从而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雅尔塔体系 在“控制战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将昔曰的战争策源地德、H、意等法西斯国家转 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 “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与此相反,有的学者对雅尔塔体系更多地持否定态度,认为战后地图主要由美苏绘制,雅尔 塔体系就是美苏两大国的交易和对立的结果,因此认为战后世界的动荡和不宁都根源于这一体系 ……首先,它与战后国际危机相联系,由于美苏两国都想寻求世界霸权,因而形成多次危机。它 与战后国际局部战争相联系,据粗略统计,在战后至今发生的20多场战争中,不仅美苏介入为 其主要特点而且介入比例越来越高……由于美苏军事对峙主要在欧洲,双方不断进行核军备竞 赛,造成欧洲乃至全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所以冷战是雅尔塔体系的必然产物。
—摘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评材料关于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局势影响的观点o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 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6分)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冷战史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冷战“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
―――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
(1)根据图1中①②所示,结合相关重大军事行动,概述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过程。
(2)从图1到图2,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二,简述两方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观点演变历程,并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鉴于苏联军队于1979年12月侵入阿富汗,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声明被称作卡特主义。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2)(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20世纪以来,国联和联合国的建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最初只有23个成员国,以后逐渐增多,德国和苏联先后于1926年和1934年加入,埃及于1937年加入,是最后一个参加国,成为第63个成员国。积极鼓吹创建国联的美国始终没有参加这一组织。……按照(国联)盟约规定,……所有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在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联合国由51个成员国发展为184个。它致力于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建设,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
材料三 它(联合国)通过提供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已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灌木林火”战争。……尤其在欧洲大陆,联合国被证明几乎是软弱无力的。……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历史学家黄安年认为,国联从诞生起就缺乏权威性和对会员国的约束力。结合材料一,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的主要特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哪些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作者对联合国的作用是如何认识的?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