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
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不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
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
C.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
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社会宴宾堪代戏,笙箫锣鼓一齐鸣 |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 B.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 |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 D.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
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
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
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
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
近代中国掀起了办报热潮,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报刊,如王韬的《循环日报》、梁启超的《时务报》、严复的《国闻报》、孙中山的《中国日报》。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为传播进步思想,开启民智 | B.都采用白话文写作 |
C.都为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 D.都为宣传革命思想 |
《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
A.修筑铁路 | B.创办报刊 | C.放映电影 | D.开通电话 |
下面是盛泽镇通讯发展与丝绸成交额关系表。由此表可知
时间 |
通讯发展 |
丝绸成交额(万两) |
1909年 |
设邮政分局 |
408 |
1918年 |
设电报局 |
511 |
1923年 |
设拥有100门电话机的电话公司 |
977 |
1936年 |
全镇拥有电话的人家已有222户 |
1021 |
A.盛泽镇通讯业走在全国前列
B.丝绸成交额与近代通讯密不可分
C.盛泽镇实现了通讯近代化
D.通讯发展对丝绸成交有一定帮助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 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
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
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A.轮船 | B.飞机 | C.汽车 | D.马车 |
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 )
①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剧烈冲突 ②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
③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④社会生活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
B.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
D.人们更愿意去报刊中寻找真相 |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视 | B.电影 | C.报纸 | D.广播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近代化的趋势 | B.自由平等精神 |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