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高中历史

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石库门住宅(如下图)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近代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文化。综上所述,石库门的出现反映了(      )

①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
②近代中国生活模式的转型
③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冬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的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标准
C.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人们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上网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鞋文化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考证,中国最早的一双鞋是新疆楼兰出土的距今已经4000多年的羊皮靴。而在安徽,徽州的“三寸金莲”在明、清时就声名远播,泅县在1990年就建成了中国首家古鞋博物馆,而如今宿州市的“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更在诊释着安徽省独特的鞋文化……这体现了(  )
①鞋文化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都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鞋记载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轨迹和成果
④中华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我国近代典型居住建筑——大杂院,他的特点是(  )

①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 ②为富家大户所居住 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④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有可能发生在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身上的有(   )
①穿着西装和皮鞋
②家住小洋楼
③喜欢驾驶着私家车游弋于商界
④习惯与人礼貌地握手
⑤经常约客户吃西餐谈生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下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

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提问人
籍贯
提问内容
回答要点
某君
广州
请问照相新法
详细介绍
某君
烟台
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
发表专文详细介绍
友人
金华(浙江)
西国如何防治烧伤、烫伤
介绍具体方法
友人
 
上海
美国今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
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

 
材料二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日洋楼,彩轿日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经济、思想、文化原因。
(3)你如何看待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越礼),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念有何变化?(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消费观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变化。(2分)综观古今,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