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党一大期间,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大会就毫无意义。这表明孙中山(   )
①反帝视作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具体目标相结合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完全接受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曾经说过:“我的民生主义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民生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

A.均利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发展生产力
B.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都是两国革命纲领并推动了革命的胜利
D.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待了九个月,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主张是(   )

A.民族革命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 D.政治革命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之市,易木棉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无顷刻闲。……田家收获输官偿债外,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四《方域篇》。
材料二 从60 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较著名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等。
——《中国全史》
材料三 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到二十五年六月,全国工业生产总增长率达40%。许多企业大获利润,如大中华火柴公司,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连续亏损,二十五年扭亏为盈,盈利84 万元。
——《中国全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明代生产方式出现怎样的新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近代中国的哪一件事?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哪些因素推动了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增长趋势未能延续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 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
①人权自由   ②实行法治    ③反对教权    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础是(  )

A.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 B.苏联的教育经验
C.旧中国教育中有用的经验 D.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其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这一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4)分别指出三则材料的作者在思想领域里的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法国“启蒙思想”最准确的表达是

A.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思想
B.批判封建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