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
A.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
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
D.提出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 |
中学教材反映了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变化。20世纪50年代小学课文《海底世界》一文结尾处的“海底世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到了80年代后已变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一变化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仿效苏联模式编写教材 |
B.政治色彩体现国家意志 |
C.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D.发扬弘扬国际主义精神 |
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 |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
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 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 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
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 |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
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 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 | B.②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③ |
腾讯网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P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活动中,“恢复高考”高票当选1977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面表述不能够成为其当选理由的是
A.推动大学招生重新启动 |
B.改变了国家民族发展轨迹 |
C.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
D.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 |
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
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
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
D.形成了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
《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下列事件中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文化大革命 |
D.八字调整方针提出 |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小黑板挂到了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这说明当时中国政府( )
A.发展高等教育 | B.普及义务教育 |
C.重视扫盲教育 | D.模仿苏联政府 |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5 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指( )
A.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
C.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