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千米的旅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帐,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在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2分)为什么?
(3)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4)据上述材料,分析围绕国联产生的矛盾和斗争的实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1818—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上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                  ——(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除本盟的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1)分析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在制止战急侵力量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 )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4)应采取充分保证措施,使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    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第三,他们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他们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第七,这样的和平将使所有人能够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第八,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所以他们相信,在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建立之 前,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
——罗斯福、丘吉尔《大西洋宪章》
(1)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倡导的原则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   

A.战胜国积极展开军备竞赛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C.殖民地“委任统治”形式 D.法国在欧洲寻求安全保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盟约》第22条规定:“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指的是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并非针对列强所占的全部殖民地
B.实质是一种变相形式的殖民统治
C.与民族自决的原则背道而弛
D.体现了国联“集体安全”的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 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
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材料二  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希特勒提出: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针对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体现了什么国际原则?
(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什么重新提起“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后来他有何行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非和平方式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度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并对英国及其他老牌强国构成严重威胁……迅速崛起必然遇到现存霸权国家和整个国际体系的压制,形成不可避免的生死对抗,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尽管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再崛起,但是始终不能成为完全的世界大国。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处于暂时的和平时期,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让各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联邦德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它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被称为“奇迹”的巨大成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的方式是什么?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有哪些?给德国带来什么后果?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邦德国崛起的方式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1)这位代表所说的“新秩序”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一词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处理的?
(4)时隔2年之后,英美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第三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中国问题,此时山东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著名的远东事务专家芮恩施曾经这样评价:“世界上可能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像中国这样对美国在巴黎的领导抱着如此大的希望。中国人信任美国,信任威尔逊总统宣布过的原则,……正因如此,那些控制巴黎的老头们决定,使中国人民有着更强烈的失望和惊醒。……现在所有的希望却都给粉碎了。”材料中芮恩施为何会如此失望?主要原因是(    )

A.参加巴黎和会西方国家集体出卖中国
B.美国的外交政策令芮恩施失望
C.中国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
D.晚清政府和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丧权辱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凡尔赛体系中,隐含着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最明显的矛盾双方是(    )

A.美德 B.英德 C.法德 D.意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材料二: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非战公约》……其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柱《非战公约  历史定位的转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约翰逊作出上述评价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们对《非战公约》的态度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美国成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计划,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一可行的计划。
(1)公开订立和平条约,无秘密外交。
(2)无论战时与和平时期,公海航行绝对自由:……
(4)充分互相保证,各国军备必须减少至保证本国内部安全的最低水平;
……
(14)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一一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在1941年8月13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14日正式公布。
第一,他们的国家不寻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
第二,两国反对不符合有关民族自由表达的愿望的领土变更。
……
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
第七,这样的一种和平应当使所有的人能够在公共海洋上不受阻碍地航行。
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在自己的国界以外进行侵略威胁或可能进行侵略威胁酌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军备,就不能保持未来的和平。两国相信,必须在建立更广泛和更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以前解除这类国家的武装。两国也将赞助和提倡一切其他实际可行的方法,以减轻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在军备方面的沉重负担。
——《大西洋宪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大西洋宪章》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与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使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自本条约实行起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A.《布列斯特和约》 B.《四国条约》
C.《慕尼黑协定》 D.《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势合乔治与贝尔福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仿效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际联盟。原来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势力过于强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让步。4月22日,“三巨头”会议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可以看到现在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他们明确要求中国对日本做出让步。
材料二 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了。1919年11月,咯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中国不以本国领土或沿海地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中国既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了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1922年2月4日,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款》及《附件》。条约规定:“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同时,中国政府亦声明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全部开商埠,外国人在德国旧租借区既得权无论在德国租借时或日本军事占领时经合法、公道取得者,应尊重之。”
——摘自《国际关系史》请同答:
①依据材料一指出山东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这一问题产生的过程。
②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
③对材料三中山东问题的方案,你如何看待?
④通过山东问题的产生及解决过程,你得出哪些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