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逝世后,有人撰写了这样的挽联:“此老是世界英雄扫万里风烟,定一统山河名流百代;其人作中华元首抱三民主义,伸五权宪法志矢千秋”。下列挽联同为悼念此人的是 ( )
A.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饯,不变节,是我良师 |
B.薄华盛顿而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 |
C.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
D.创造着盖世丰功,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人类解放;永远是我们模范,志气超群,道义超群,谋略超群 |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 )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 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 |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⑤ | B.①②③ | C.②④⑤ | D.①③④ |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
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 |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孙中山先生早年考察欧美,发现欧美社会虽然强大,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劳动人民终年当牛作马,生活朝不保夕。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主张
A.建立中华民国 | B.实业救国 |
C.推翻清政府统治 | D.平均地权 |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B.“创立民国” |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D.“天下为公” |
1912年,孙中山说:“美国有七十万里之铁道,为世界最富强之国”、“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此防弊之政策,即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孙中山的上述言论
A.提出节制资本并发展了三民主义 | B.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
C.反映了兴修铁路是民国迫切之需 | D.客观分析美国铁路利弊 |
某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下列表述符合该理论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实行“耕者有其田” |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
C.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
D.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后中共的重要指导思想 |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主义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这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 B.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
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 D.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 | 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
B. | 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
C. | 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
D. | 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