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其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 ( )
A.民族主义 | B.民本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平均地权 ③节制资本 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
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 |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对材料中“孙先生的这些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核定地价,土地归国家所有 | B.平均地权,限制资本家的剥削 |
C.平均地权,土地归人民所有 | D.平均地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 |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有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有鉴于此,孙中山主张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 ②平均地权
③焚毁刑具,文明执法 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②③④ |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新”在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 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
“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章开沅在《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中说“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
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曲高和寡”的主要社会
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
B.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即将完成 |
C.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目标不够具体 |
D.没有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
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
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