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上海黄浦滩的某片土地,地主报价100元,后来增值为10 000元时,地主所得仅为100元,而其余的9 900元则按照“涨价归公”的原则,“为国民所共享”。这段材料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节制资本 | D.平均地权 |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D.“天下为公” |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民族”色彩也很突出,但那主要是“驱逐鞑虏”、“排满兴汉”的民族性,与后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不是一回事。其依据是
A.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
B.没有无产阶级领导 |
C.在革命中曾经寻求西方国家的支持 |
D.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
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在此,毛泽东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
C.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
D.报刊登出孙中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 B.民权主义思想 |
C.民生主义思想 | D.实业救国思想 |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变法维新 | B.三民主义 |
C.民主科学 | D.社会主义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的真实用意是:
A.通过重视经济权益争取民族独立 |
B.发展国有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 |
C.通过国家垄断发展民族经济 |
D.促进社会公平,消弭社会革命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主主义 | D.民生主义 |
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 )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
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 |
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 |
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 |
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 | 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 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 |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