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 B.实行新三民主义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农村包围城市 |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 B.强调主权在民的原则 |
C.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 D.提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孙中山留下遗嘱:“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B.反帝反封建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孙文:《<民报>发刊词》)。”为避免重蹈西方覆辙,文章作者觉得必须实行
A.民主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
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A.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
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
D.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 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D.“天下为公” |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 )
A.民权主义思想 | B.民族革命思想 |
C.社会革命思想 | D.发展实业计划 |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
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 ④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下列有关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突出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自由、平等、博爱 |
B.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 |
C.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
D.提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下列图表是1913—1923年间某学校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造成崇拜孔子票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 | B.五四运动 |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新文化运动 |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 ( )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 |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D.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