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三大政策 |
毛泽东曾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其理由是
A.以往的民主革命都失败了 | B.孙中山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
C.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 D.孙中山提出了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理,行使直接民权。”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阐述与英美宪政的相同点
①都反对专制②都倡导主权在民③都强调直接民权④都强调权力制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 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
中国国民党某大会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B.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
C.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 D.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共和主义 |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选项是
A.认为民生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B.政府可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 |
C.主张土地国有,国民共享 | D.实现民族独立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 |
南京东郊紫金山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之地,近代以来,随着孙中山先生移葬于此,紫金山更是名冠华夏。这里重要的景点就是碑廊,其中就有《民报》发刊词的碑文。它的主要内容是
A.民主科学 | B.《资政新篇》 | C.《临时约法》 | D.三民主义 |
孙中山曾说:“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该材料
A.意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 B.蕴含了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 |
C.表现了孙中山的盲目排外思想 | D.表明孙中山同中共合作的强烈愿望 |
孙中山认为:“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对此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①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②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认为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有益因素 ④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新三民主主义在民权方面的质的飞跃与进步表现在 ( )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 B.提出普遍平等的主张 |
C.谋求改善工农的生活 | D.提出国共合作 |
孙中山说:“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这一材料主要体现了 ( )
A.民族主义思想 | B.民权主义思想 | C.民生主义思想 | D.扶助农工思想 |
中国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反映了( )
A.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 |
B.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共同愿望 |
C.民族资产阶级要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 |
D.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