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名称 |
旧三民主义内容 |
新三民主义内容 |
民族主义 |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民权主义 |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民生主义 |
平均地权 |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为顺应此潮流,孙中山创立了什么重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
(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材料二: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以上两则材料引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材料三: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是列宁创造的党。无论什么时候,现在、将来,我们一辈子、我们的子孙,都要向苏联学习,学习苏联的经验。不学习苏联,要犯错误。
——引自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1962年1月)
请回答:
(1)简要说明康有为、孙中山如何“向西方寻找真理”。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取得的成就和遭受的挫折是什么?
(3)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中共继续“走俄国人的路”以后又“走中国自己的路”。这两种路具体指什么?结果如何?
(4)结合所给材料和以上史实,你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有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结合当时中国国情,指出孙中山的这三种革命主张的局限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向往)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 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
材料三 针对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产生的新问题,有学者开出了这样的处方: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
(3)材料三中“处方”体现了哪种社会学说?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实践这一“处方”的?
(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粹主义 |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主张
A.创立民国,国民平等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就可能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以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来说是政治革命,……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来说,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某报刊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我们说的中国革命高潮的快要到来,绝不是有些人所谓‘有到来的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骚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搞市场经济。”“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推倒清政府”体现了当时的世界潮流是什么?上述成果的取得是在哪一思想指导下取得的?这一思想后来又有什么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由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及其正确理论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邓小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4)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说明中国先进人物在领导中国革命或建设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比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认为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
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一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李毓秀(1647~1729)《弟子规》总叙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圣人”的主要思想主张?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材料二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理解康德 “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
材料三 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4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4分)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示例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集中的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的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分)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材料)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3分)
孙中山说:“如果我们从中华民国存在之日起就不去考虑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在最近将来的孽生崛起,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政。”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确立中华民国 |
B.通过政治革命,确立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 |
C.通过社会革命,追求经济平等,防止富人专制 |
D.坚持三民主义,追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
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主要内容是: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 根据百度资料整理
材料二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的美国和世界》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早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0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说明到19世纪末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对美国带有“友好和感谢的心情”?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建国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导致这种政策调整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其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产生了许多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学习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清晰在目,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但留下的脚印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三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他在这一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主要文章。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三册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苏俄这个老师给中国送来了什么思想?这个思想在20世纪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2)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0世纪初,孙中山对图2的内容做出明确的解释,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独特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3分)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 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核心问题?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