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
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 |
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 |
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
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
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 |
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 | 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 |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纸杂志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 B.1924年 | C.1920年 | D.1917年 |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
1920年,受某种理论的影响,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说:“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理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B.改变了中国人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
C.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
民国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时代与曙光与危机》中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B.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增强 | 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影响 | B.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D.中国共产党纲领的作用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 )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学说的一种 |
B.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
C.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
D.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中国现实问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