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高中历史

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在《战后之妇人问题》中指出:“中产阶级妇人的利害,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利害;中产阶级妇人的权力伸张,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解放。我以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李大钊认为(  )

A.“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是社会落后的根源
B.妇女的解放必须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C.妇女的联合就能真正促进男女平等
D.中国的女权运动应该向俄国的女权运动学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欧美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其实近代中国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像电视剧一样一集一集的不断的上演,请问它们所反映的巨变的主题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文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B.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A.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C.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章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时期流行“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这里的“公理”是指

A.宋明理学“天理” B.平等、自由
C.进化论和个人权利 D.自然科学定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2: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3: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4分)
(2)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5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指的是(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开始了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开始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