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四光与中国地质力学
高中历史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五千年,经历了“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时期的身份认同。这既是中国文明生成的过程,也是中国文明世界化过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请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先秦到隋唐时期是“中国之中国”时期,是中国文明产生和形成的时期。中国文明被境内各地区、各民族普遍认同。请回答:“中国文明”包含哪些内容?
(2)从明清时期到现在是“世界之中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文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融入世界的道路充满曲折。请根据所学知识描述明末清初到近代时期中国融入世界的艰难历程。
(3)以为学者说过,1949年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往往是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的。”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以上变化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集权制度下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④丞相与百官的矛盾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历代措施中,你认为能够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
①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
②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③宋太祖对藩镇实行“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④明太祖在中央设立殿阁大学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这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 D.增设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7月初在山东教师省级高效课堂培训会上,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探究撰写论文,在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失误的是(   )

A.《趣谈周公与分封制》
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代许多朝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之三司会审或三堂会审。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司法制度的完备
C.官僚机构的膨胀 D.高度重视司法公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该“理念”是(    )

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其实它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

A.御寒功能 B.标识功能
C.装饰功能 D.遮羞功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李四光与中国地质力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