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注: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指出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说“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C.《论清代军机大臣与丞相的权力制衡》 |
D.《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①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
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③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
⑤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发展、完善、加强和强化的过程。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调集人力物力进行重大建设,保障经济和文化发展 |
B.权力高度集中,终将导致统治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
C.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阻碍作用 |
D.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1)指出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两种政治制度,并分别概述推行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三,指出中书省管辖“腹里”的范围。并概述元代设置行省的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平等、法制的社会观念,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鲜明的等级尊卑秩序。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方式上动与静的差别 |
B.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 |
C.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 |
D.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该“理念”是( )
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 |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
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其实它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
A.御寒功能 | B.标识功能 |
C.装饰功能 | D.遮羞功能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c
材料二: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三:
材料四:(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五:(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六:(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王根据什么来决定分配土地的多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其实行的目的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图示三所示的朝代开始继承并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4分)
(4)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5)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五、材料六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分)
(6)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