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
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
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 |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
A.商品经济 | B.小农经济 |
C.市场经济 | D.计划经济 |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 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任地》:“时至而作,渴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 B.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 |
C.尊重自然规律 | D.注重因地制宜 |
“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下图)。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 ( )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 |
C.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的标志 |
D.说明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下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工具工作示意图。其中一个转轮的左边装有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小轮,小轮的一边通过传送皮带和转轮相连,另一边通过顶部的曲柄和左边的杠杆相连,从而实现了转轮和皮囊之间的传动。这是( )
A.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水排 |
B.春秋战国时期冶炼生铁的淬火工具 |
C.三国的灌溉工具翻车 |
D.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 |
《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 B.精耕细作 |
C.铁犁牛耕 | D.自给自足 |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B.佛教的广泛传播 |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