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高中历史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河南省发掘的9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
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
C.当时本地农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B.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
C.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
D.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 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它们或起到促进作用,或起到阻碍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及其在汉代发展的表现,并概述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土地被视为最受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司马迁有一段详细的讨论,探讨了从事贸易活动的一般理论,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当时的人是将粮食视为基本商品的。…因此,对工商业发展所施加的遏制,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                             
——许倬云《汉代农业》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万历前后,潞王在湖广有田四万倾,福王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有田二万顷,其他藩王都占有大量土地。官僚、地主占有土地也十分惊人。江南有的“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大官僚严嵩、徐阶各有田二十多万亩。其他万亩、千亩的地主,数不胜举。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主要阶级力量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综合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 “本”指什么?“末”指什么?(2分)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如何?
(2)材料三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1分)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谈谈这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
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研究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时,研究人员对该时期此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做了统计,并归纳成表格数据(下表),他统计的大约是  

 
自耕农
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11%
23%
35%
21%
10%

A. 明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汉代江南地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耕作技术的发展是精耕细作的突出表现,下列能够代表当时先进耕作技术的是

A.商周时期铁犁牛耕出现 B.东汉时期使用曲辕犁
C.西汉时期的二牛一人耕 D.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

A.春秋时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B.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
C.春秋时畜牧业发达 D.春秋时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坎儿井 D.大运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摘自柳武《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

时期
粮食亩产(公斤/亩·年)
人均占有原粮(公斤/人·年)
劳动生产率(公斤/劳动力·年)
战国中晚期
180.0
460.5
1659.0
西汉末
132.0
495.5
1789.0

170.6
628.0
2262.0

154.5
579.5
2087.5

173.0
559.0
2013.5
清中叶
183.5
314.0
1131.0

A.整个古代农业处于停滞状态             B.大一统时期农业发展较快
C.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该               D.封建时期人们生活改善不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