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下图是中共中央某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连环画,在这次会议上, “毛泽东站起来,手里拿着那份毛边纸的铅笔记录稿,义正词严地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并指出李德是‘瞎指挥’”。下列各项符合这次会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
B.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D.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每到春节我国人民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布谷声中闲人少  猪肥牛壮家增福 ”、“ 风调雨顺五谷丰盈 英姿丰彩壮志凌云”这类春联总是备受青睐 ,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 B.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C.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D.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此话最有可能出自(   )

A.薄伽丘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康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近代福州1905—1915年由外洋(国外)和外埠(国内)机制面粉输入值的数据统计(单位:元)。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通商口岸大量开放 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C.国际形势急剧变化 D.民国政府政策推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某些沿海城市吃西餐开始成为有钱人的时尚消费。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工业发展,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通商口岸开放,西方文化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迎合他们饮食习惯
D.西餐比中餐更多变化营养丰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国图志》载:“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其广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B.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C.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D.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是(   )

A.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B.民众衣食结构彻底改变
C.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 D.农村经济结构有所调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子路》:“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材料反映孔子希望治国者(   )

A.以民为本 B.以身作则
C.克已复礼 D.施行仁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 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B.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计划,将西欧国家纳入冷战战略轨道,提出该计划的是(    )

A.丘吉尔 B.马歇尔 C.罗斯福 D.尼克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边漫画,该漫画(    )

A.讥讽了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B.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C.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宣告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约定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的文件是(    )

A.《非战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莱茵保安公约》 D.《洛迦诺公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