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菜·杰温斯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实质上,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我们的自愿进贡者:北美和俄罗斯大平原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森林;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则逐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印度则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材料二:美国克林顿政府的一位官员曾经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有个美国人向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购买了1辆勒曼兹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在他付给通用汽车公司的1万美元中,有近3000美元付给了韩国,作为例行劳动和装配工作的报酬;1850美元付给日本,用于购买先进的部件(发动机、驱动桥和电子设备);700美元付给前联邦德国,作为车的款式与设计工程的费用;400美元付给台湾、新加坡和日本,用以购买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作为广告及营销服务的费用┅┅
材料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中英国处于什么地位?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田,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2分)并就此作简要评价。(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1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有什么意义?(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无不认为,克伦威尔在对英国历史作出的最显著的贡献中,首先是,在经过近乎十年的内战之后.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奠定了一个和平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可是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
——【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
材料三 在(克伦威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四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国固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克伦威尔政治活动的性质。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给英同带来“繁荣”的举措。
(3)指出材料三三中的克伦威尔的“革命活动”与(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的关系?(]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四的观点?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卷六十八》
材料二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三年,诏:“青苗钱不许抑配。令诸路提点刑狱官体量觉察禁止,敢沮遏愿请者.按罚亦如之。”初,敕旨放青苗并听从便,而提举司务以多散为功。又民富者不愿取,而贫者乃欲得之,即令随户等高下分配,又兼贫富相兼,十人为保,以富者为保首。王广廉在河北,第一等给十五贯……第五等一贯,民喧然以为不便。……判大名府韩琦言:“熙宁二年诏书,务在优民,不使兼并乘其急以邀倍息,……今乃乡村自第一等而下,……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上乃出琦奏示执政曰:“……朕始谓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有青苗,而使者强与之乎?”
——《文献通考•卷二十一》
材料四 而且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实际结果却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连最初倡行市易法的草泽人魏泽宗都“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一一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市易法措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实践中的主要弊端。(3分)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两者变法成败的主观原因。(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民族解放之斗争,……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一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1分)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4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意义?(2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2分)
(4)综合以上二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2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如为了维持战后高出口水平,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的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60年代占20%。从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其中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些措施的前提条件。(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2分)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3分)对此有何认识?(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2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渊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
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国商
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
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
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
材料二:马克思针对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断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
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从1949年,印度成为第一个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始,
两国进入“蜜月期”。1954年10月,尼赫鲁
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
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
的一段佳话。
——《南方周末评论:龙象相邻--中印关系历史
与现实》
材料四: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实行了具有本国特
色的发展模式: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现代工
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模式,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与自力
更生结合的发展方针等。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印度经济模式虽然存在着问题,但获得
了一定的成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再一次证明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
促进了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
——李大薇《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唐朝时印度称谓叫什么?(2分)材料中所说的“两
位高僧”是指哪两个人?分别说明他们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6分)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双重使命”的涵义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中印关系史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有
何重大意义?(4分)
(4)据材料四,改革后的印度经济体制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形成
这一相同点的根本原因何在?(4分)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启迪?(2分)
大国协调机制是指大国间通过会议来决策,按照协商一致、责任与干预等共同规则,来应对国际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冲突与危机的一种国际关系机制。其中,首脑会议是大国协调的一种重要决策程序。
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一 : 1919年的巴黎是世界的首都。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正在这里召开,和谈者都是举足轻重的国际要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以及法国总理克雷蒙梭成了和会的“三巨头”。在这里各国政要互做交易、制订条约,创建新国家和组织,甚至一起吃饭,一起去剧院看戏,他们一起上演了近代世界发展的悲喜剧。
——玛格丽特·麦克米兰·《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180天》
材料二 :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的外长、参谋长和顾问的陪同下,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和雅尔塔举行了八天会谈,史称克里米亚会议或雅尔塔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继德黑兰会议之后的第二次三大国首脑会议,是协调战争末期盟国作战计划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务的重要会议。
——侯成德·《苏美英首脑雅尔塔会议》
材料三 : 八国集团 (G8), 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八国集团成员国人口约8.8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八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65%,2008年达到33.9万亿美元。
1975年11月,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六国领导人在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召开最高级经济会议,会议确立了年度首脑会晤机制,接受了浮动汇率,提出当前“最紧急的任务是保证经济恢复和解决失业”。加拿大在次年加入了这一机制,七国集团由此形成。
七国集团成立之初,首脑会议主要围绕经济发展的主旨进行讨论。
材料四:随着国际形势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首脑会议也将重大的政治问题列入议程。21世纪以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议题已拓展到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包括气候变化、信息技术、文化冲突、粮食安全、能源等前沿问题也都成为会议议题。近年来,八国集团开始日益重视同中国发展关系,积极邀请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参与对话,以加强相互间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和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并行的全球治理机制。
——新华网·《八国集团及其首脑会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对战后形势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75年六国首脑会议为何提出当前“最紧急的任务是保证经济恢复和解决失业”?
(3)依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八国首脑会议出现了哪些变化?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80年代以来变化的原因?
(原创)
关于秦始皇,历史上有着多种的评价:
材料一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材料四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明·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
劝君莫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魂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皆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做一简要评价。
(变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法国)1875年宪法
请回答:
(1)两部宪法分别规定了法国是什么政体?
(2)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体形式有何异同?
(变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他出征埃及的短暂时间里,还粉碎了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这为天才的阿尔巴尼亚冒险家穆罕默德·阿里当政铺平了道路。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他开始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建立一所翻译学校,在1835至1848年间将大约2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中东第一支新式的陆海军。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近代化的工业结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量的工厂。不过,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是怎样粉碎“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阿里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阿里向西方学习的最终结果及其原因。
(原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清政府颁布了《禁海令》。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允许用大陆的产品、货物进行海上贸易,有违禁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充公,违令者之财产奖给告发之人;负责执行该禁令的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告发的,即行处死;沿海可停泊舟船的地方,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如有从海上登岸者,失职的防守官员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英国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戛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准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材料三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称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曰24日)
材料四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曰2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顺治时期实行海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的?据《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马戛尔尼的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
(5)结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5)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 |
企 业 |
创办人 |
时间 |
地点 |
军事工业 |
安庆内军械所 |
曾国藩 |
1861年 |
安庆 |
江南制造总局 |
李鸿章 |
1865年 |
上海 |
|
民用工业 |
开平矿务局 |
李鸿章 |
1878年 |
唐山开平镇 |
汉阳铁厂 |
张之洞 |
1890年 |
汉阳 |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制约这一时期我国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3)19世纪中期,英国从北美进口棉花和向东方国家出口大量纺织品分别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影响?
(4)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的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