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据材料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开始派传教士在广州附近、澳门传教,后利玛窦等来华,先后在肇庆、韶州、南京、南昌、北京等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方式是知识传教,他把带到中国、或在中国自制的奇器有西洋镜、自鸣钟、地球仪、干罗经、世界地图及精美的油画圣母像等公开展出,吸引乡绅、官僚士大夫,所宣传的西学涉及天文、历算、地理、数学等方面,这都与中国社会特别是君主专制需要有关。明末清初,西学传播范围,主要限于士大夫中间,如徐光启、李之藻、扬廷筠、王征、王锡阐、杨文鼎等,他们与传教士合译了许多西方著作。1775年,耶稣会被解散,西学传播第一阶段结束。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等
材料二
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东来,是第一个新教来华传教士。……揭开第二阶段西学东渐序幕。鸦片战争结束后,传教士的活动从南洋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从1843年到1860年,香港的各通商口岸出版西书434种,其中宗教类329种;属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有105种。这一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动的了解、吸纳西学,有的以独立身份参加译书工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文化渗透从沿海向内地更大范围扩展。从1860年到1900年,各种新式学校、教会医院以及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量涌现,西学影响扩大到社会基层。由于洋务运动兴起,政府开始主动吸纳西学,翻译、介绍西方兵工文化、科学技术,成为中国输入西学的主体部分。甲午战争后,为救亡图存,以进化论为灵魂、以革故鼎新为主题的书籍、各种变政历史、亡国历史、维新传记纷纷出版。四十年中,共译西书555种,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游记、杂记、议论等。
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到1911年清朝覆亡,是西学东渐的结束期也是高潮期。这一时期西学的影响极大地扩展,并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译书的数量极大;内容上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主转为社会科学所占比重加大,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的著作成为革命志士的神圣经典;方式上从以前直接翻译引进,变为由日文转译,转口输入西学为主要途径。
——摘编自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的相比,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曾指出:“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中央实行‘官缺制’、地方各级官员搞‘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在任’”。
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郜行使司法权。
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颂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战争初期,民兵打得十分出色,许多人认为单凭民兵就能打败英军。华盛顿则不然,他说:“依靠民兵的办法无疑是以断杖当作拐杖。”1776年底,他指出:“我们唯一的寄托是尽快建立一支新军”,如果这一目标无法达到,则“大局已定,绝无转机”,而美国只要能够保持“一支军队的外形,坚持战斗,美国就会生存下去”。
材料二 华盛顿说:“要有一支优秀的陆军,而不在于人数的多寡。”于1783年5月提出了《关于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意见》,这个计划是以节省军费为原则。其主要内容为:建立一支小型的海军和正规陆军,执行警备和戍边任务;以民兵为主要军力来源,建立一支由所有18到50岁男子参加的、组织完善而统一的民兵队伍;建立军事院校,普及军事训练;等等。
——《乔治·华盛顿军事思想评述》
(1)对比材料一、二,华盛顿的军事思想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军事思想变化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福建“新生活运动”十年(1934-1943)中公开禁止与提倡的主要事件

材料二 1932年7月1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日甚思提倡复兴运动,与民族德性,而以劳力为主,以礼仪廉耻为体,以艰苦忍耐为用,以树立纪律,整齐秩序为目标。欲救中国,如不从救人心入手,则缘木而求鱼也。欲救人心,如不从注重德性入手,则亦不能见效。”
1934年2月19日,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中,蒋介石说到:“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是什么?简单的讲,就是使全国国民的生活能够彻底军事化!能够养成勇敢迅速,刻苦耐劳,尤其共同一致的习性和本能,能随时为国牺牲!”
——以上材料选自《该不该嘲讽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生活运动”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新生活运动”主要原因和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对比是1:10,换言之,同一块土地改为农场式经营就可提高9倍的土地收入。16世纪寺院土地拍卖中,购买量最旺盛的是乡绅。不仅由于他们财力雄厚,还由于他们渴望用农场方式经营土地,获取利润……难怪贵族中最有远见的代表人物如肯特伯爵、巴特伯爵等也都试图进行农业改革,尽管这样的贵族很少。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得宜亦不可也。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每田一亩,直收年岁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或遇凶岁偏实,即前功尽弃,然漕银岂可欠也?差银岂可免也?总而计之,亏本折利,不数年家资荡尽,是种田求富反贫矣。”
——钱泳(1759-1844)《履园丛话》卷七
材料三 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

地区
单位
雇工经营收益
土地出租收益
雇工比出租收益增减
增减百分比
江苏南部
钱文
11261
15122
-3861
-26%
浙江杭州
银元
3.98
11.10
-7.12
-64%
广东汕头
银元
19.32
30.00
-10.77
-36%
湖北广济
钱文
6438
13200
-6762
-51%
山东莱州
银两
16.29
13.60
2.69
17%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6世纪英国与18—19世纪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农村经济状况对两国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前一阶段不同,西方国家侵华方式发生很大变化。1902年时,帝国主义对华借款仅为2844百万美元,1914年时,帝国主义对华借款增加为5760百万美元,增加了近一倍。这是由于借款这种投资形式会给帝国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利益。1913年4月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和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善后大借款”2500万镑的折扣、手续费、汇费等达到420多万镑。这就是说,帝国主义国家的借款尚未借出,先已获取了巨大的收入。铁路借款都规定修筑铁路的材料,乃至机车车辆等都要从债权国购买。这样,帝国主义各国的有关商品就可以不断向中国输出了。因为所有借款都是以税收(包括关税、常关税、厘金、盐税等)作为担保品。这样,所有作为担保品的税收的使用都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
——杨珍《中国近代经济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国向外国借款情况表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借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西方国家侵华策略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三幅图表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政府向外国借款的情况。请比较三个时期中国政府在使用贷款方面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国民政府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国贷款情况予以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几次会商后,他们于1905年8月20日决定联合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在立誓遵守上述四项原则之后,孙教给会员一种暗号和三组暗语:“汉人、中国物与世界事”。之后,孙与会员们一一握手,并兴奋地宣称:“从此后你们便不再隶属于清朝。”正值此时,屋上的一块木隔板“蹦”地一声落了下来,孙风趣地说道:“这就象征着满清的倒台。”
——徐中约《申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

人物
梦想
郁达夫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林语堂
“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我不做梦,希望人民有集会结社权,只希望临时开会抗日不被军警干涉。”
章乃器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李宗武
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希望能杀尽一切贪官污吏。……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使政府为民众全体的政府。”
周谷城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宋云彬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发表文告,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材料一中“组织”指的什么?孙中山教给会员的暗语表明了他怎样的思想?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些近代化梦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郁达夫、宋云彬等人的梦想出现主要原因。
(3)材料三是从哪个角度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简要说明它与前面材料中提到的“近代化梦想”之间的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三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的监察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以上均摘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阅读上述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形成如此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实现“三种革命”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什么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个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分别阐述图1、图2所反映历史事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3)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主张。归纳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3)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4)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