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历史上,各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兴起与没落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重商主义约产生于15世纪末,18世纪中期开始走向没落,支配了西方经济主流话语近300余年。彼时,西欧封建制度趋于瓦解,城市兴起,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是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一个主张建立强大中央集权、拥护国家干预主义和殖民主义,为经济掠夺进行辩护的学派——重商主义学派兴起。
——摘编自《重商主义支配欧洲300年》
材料二 “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
——【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在16世纪西欧和中国分别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并从经济方面分析成因。
(2)有观点认为,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政策都相继没落。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上述观点。
(3)结合背景说明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时间 |
1949年4月4日 |
性质 |
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
参与国 |
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 |
成立宗旨 |
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 |
材料二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深刻指明:“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历史背景与作用。
(2)阅读材料二及所学,分析新中国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由。
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的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话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是控制世界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莫斯科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划入自己的版图。直到最后一刻,西方许多政治家、外交家、评论家还不相信所发生的一切。……现在,俄罗斯在采取行动时不考虑代价,这意味着与主要西方伙伴关系的旧模式不再存在了,同时意味着与东方伙伴关系的旧模式也不再存在了。……对华盛顿来说,重要的不是乌克兰本身,而是不希望出现公开挑战20多年前建立的行为规范的先例。
——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克里米亚将世界带入新现实》载于俄罗斯《星火》周刊2014年3月2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日本、西欧的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依据。
(3)材料四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时期的图像、殖民时期的文献以及一个多世纪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使我们了解到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志资料不断提及这位神祗及其在其他中美洲社会群体中的对应体,……那些看起来平常世俗的玉米播种、耕作和制作食物的准备工作亦是玉米神话的重要方面。
——MichaelD.Carrasco《玛雅农业神话:玉米和人的生命轮回》
材料二 宗教信仰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透过铭文释读与雕刻装饰的综合解读,研究者发现山丘是玛雅人的重要崇拜之一。山丘一词厂“泛的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藉由山丘崇拜,统治者增强了统治权威,塑造自己作为人间世界与超自然世界中介者的形象。
——蔡佾霖《地理景观与宗教:古典玛雅人的山丘崇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玛雅人的哪些方面可以成为研究其社会生活的着手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方面在玛雅文明中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山丘”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玛雅城邦的统治者采用哪种统治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玛雅文明的成就,并探索玛雅文明的未解之谜,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对固有文化进行批评和反省,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的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近代史研究》
材料二 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没有真正参透“西学”的情况下,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原沙俄在中国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1920年3月传到北京之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群体”,便迅速地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
——李明海《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
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西方文明之所以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俄国的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
——张太雷《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自由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比表。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新特点。
|
自由主义 |
传统文化 |
权利来源 |
天赋人权 |
|
权利主体 |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
君权至上 |
权利制约 |
|
君主专制 |
经济政策 |
|
重农抑商 |
人性 |
个性自由、个人自由 |
|
(2)为什么说“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早夭了”?根据材料二说明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馀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 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中的“租让制”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形式?与此同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还实行了哪些重大措施?
(3)材料三中的“经济体制”全称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邓小平和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上的相同认识和品质。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清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方面……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方面……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三级管理制度和元政府在材料一图中的A、B两地创设的机构。
(2)根据材料二,阐述《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说明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根本目的,并概述这一解释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当1914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材料二 货币无可置疑是人类社会经济机体的血液。能够执掌和供应血液者,自然占据了先机和强势。什么样的“血源”令众生趋之若鹜?它必须产生于健全而完备的肌体——内在经济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若是染上循环裂变债务而无可救药的“艾滋”病毒,还强绑上大家“输血”,只会共赴黄泉。同时,该“血源”应该是O型——即具备独树一帜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全球化的发展援助,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可行的措施使美元成为“O型血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一 然内阁之拟票(注:拟票即内阁官员对政务处理的初步建议),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注:批红即皇帝对政务处理的最终决定),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内监、寺人皆指太监)。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明史》卷七十二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缓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圣祖(康熙)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权转归之寺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对中国古代传统的“大一统”理论作了怎样的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张秉楠《孔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礼”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8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
材料三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钱穆《民族与文化》
(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辜汤生(1857年7月1 8日一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摘自《维基百科》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西方人眼里,辜鸿铭实在是当时他们心目中的时尚人物……辜鸿铭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孔学,与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会晤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甚至还被印度的圣雄甘地赞誉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此时也将他背后的那根稀疏的辫子赋予了某种新意,他对来访的著名英国作家毛姆说:“你看我留着辫发,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未了一个代表。”在此之前,他在《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一书中,就已经表露出这种观点:“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丈明。”
——摘自施亮《辜鸿铭“傲霜枝”里的守旧与时尚》
材料三 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摘自温源宁《一知半解及其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辜鸿铭“自棚矛盾”的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辜鸿铭。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39一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39年2月 |
1940年4月 |
1940年10月 |
1941年2月 |
1941年4月 |
数额 |
25 |
20 |
25 |
50 |
50 |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数额 |
26 |
100 |
49 |
53 |
1107 |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埘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 195 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1953 |
82.5 |
1957 |
105.0 |
1954 |
85.6 |
1958 |
141.2 |
1955 |
106.8 |
1959 |
124.7 |
1956 |
127.6 |
1960 |
133.2 |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 3一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1953 |
166.8 3 |
1959 |
169.68 |
1954 |
169. 52 |
1960 |
143.5 |
1955 |
183.94 |
1961 |
136.50 |
1956 |
192.75 |
1962 |
154.41 |
1957 |
195.05 |
196 3 |
170.00 |
1958 |
197.65 |
' 1964 |
187. 50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 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1953年至1960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5年3月,德国宣布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
第一个中立法案 (1935年8月通过) |
1935年10月,意大利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 |
第二个中立法案 (1936年2月通过) |
1936年3月,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底,“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形成 |
第三个中立法案 (1937年4月通过) |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9月,德国入侵并占领波兰。 |
第四个中立法案 (1939年11月通过) |
(1)据材料分析美国不断通过中立法案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美国最终彻底放弃中立政策的事件是什么?有何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