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冷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热战”。
材料二: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在1991年2月7日对众议院的讲话中指出:“指引美国在战后成功地执行战略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正如海湾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代表共同利益发挥集体力量方面,美国的领导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三:前南斯拉夫战乱不已,迫使大批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据估计,到1992年10月,滞留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的难民达180万,另外还有40余万难民涌向临近的欧洲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如何区别“冷战”与“热战”?材料一中的三次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性质。
(2)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乱说明了什么?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频繁出现。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00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95-1913年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出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并简单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毛泽东所说的两个步骤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固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迭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
(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在抓教育改革方面,肯花大力气、下大本钱,……尽管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日本迅速地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大批有文化的能够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潜在劳动力;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据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材料二 这次改革不仅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基础,而且冲击了封建文化,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戊戌变法是失败了,但顽固派无法扼制由维新变法开始的思想解放潮流。
——周可桢《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特征及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中教育改革的措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措施的结局。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制约近代中日两国教育改革成效的基本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优势地位。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优势形成的政治、经济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8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疆域图                             元朝行省图
材料二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结合元朝行省图,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
(2)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但丁在《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  《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章
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
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 “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l2月5日至l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贯磐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百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
材料二 从l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历史学家莫里森说:“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
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l913年宪法第l7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1890年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而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正如霍夫斯塔特等人所言,“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逃过黑幕揭发者那善于观察的眼睛”。
——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惩治官吏腐败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政治腐败的原因,并归纳其解决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停战协定》的主要内容:确定以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自协定签订后12小时起,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队和武器;……双方军事司令官向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生效后3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材料二 《日内瓦协议》的主要内容: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以17度线、9号公路稍北为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法军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从印度支那三国领土上撤走;老挝和柬埔寨在1955年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越南在1956年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
材料三 《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的主要内容:美国和其他国家尊重1954年日内瓦协议所承认的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完全停止敌对行动,按规定时间撤出美国和其他外国军队、军事顾问、军事人员;……越南的统一将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通过和平的方法逐步实现。
上述三个协定(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何相似之处?执行的结果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
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四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五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限制或拒绝。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当时对公民权的限制有哪些?材料三、四、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89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很快“冷战”局面彤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结盟运动中。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冷战支配了战后的重建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但在某些地区,冷战也会变热,如1950—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45年以来,人类前所未有地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成果的分配却并不公平,西方工业大国从中获取绝大部分财富。于是,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2)材料三中“南北区域”之间的冲突指什么?导致“世界政治的冲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局势是一天一天的更加混乱了。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唐波夫省和特维尔省辖区内的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政府的高压政策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屠杀地主。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运输系统瘫痪不灵,军队在挨饿,大城市里没有面包。
临时政府一方面受到民主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总理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竟泣不成声。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
——《震撼世界的十天》
材料二 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暴动,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有财产阶级确信科尔尼洛夫会得胜利。除了高加索军区司令之外,其他的高级将官用各种声调拥护科尔尼洛夫的要求。受立宪民主党的指使,军官同盟总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电给海陆军各指挥部,其中说:“临时政府不止一次向我们表示它的政治上无能了,如今又以挑唆的行为污辱它的名誉,它再不能领率俄罗斯了……”总司令部的人说:“没有一个人拥护克伦斯基的。此次进军不过是旅行罢了。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妥贴了。”但是,总司令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农民说:“我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来停止战争,也不打算认可我们从地主那里获得土地。”
——《十月革命史》
材料三 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企图取代临时政府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坚决抵抗,很快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苏维埃获得新生。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各阶层的状况。
(2)根据材料三,回答布尔什维尔克党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后的政治和军事优势。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政府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倒台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四语,当终身服膺。
二、举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要诚实,毋欺妄躁率。
三、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彼之于我,亦如是矣。
四、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毋得简傲笑谑,不恭不敬。
五、交友,所以辅德也。须亲直谅、多闻者,远便僻、柔佞者。
六、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毋博弈嬉戏,虚费时日。
七、作家,但得衣食、祭祀、宾客之费无缺,足矣。毋过求赢余,为世所讥。
八、凡邻里亲故,平昔善良,倘有婚姻丧疾应助者,即量力助之。毋慕豪侠之名,轻意肆志,贻忧父母。其无赖之人,当敬而远之,一与交游,为患不小。
——《家训二十四条》节录
材料二 源远流长的祖国家训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科学地评价传统家训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伦理文化的历史地位,剔除其封建纲常礼教及唯心主义的糟粕,保持其民族性的精华,对于我国当前的家庭美德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传统家训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家庭美德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丰富的粮产,曾是江南成为基本经济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北宋以后,据称京师漕粟多出东南,而江浙居其大半,南宋时更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从此江南就成为中国稻谷的主产区之一。但是近代江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开始下降,在早期的一个发展阶段之后,粮食生产并没有在江南的发展中起到带动的作用。在江南经济中起到这种带动作用的不是粮食,而是其他产业,特别是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当然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产业。
——根据《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等整理
材料二 江南地区的古代棉纺,多是家庭妇女晚上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借着月亮的自然光工作的,这种情况在近代上海有了很大变化,有巨大厂房的生产车间,很多纺织女工集中在一排排的现代化纺织机械前工作,和古代织布机几天才能生产一匹布不同,近代纺织机器几分钟就可以生产一匹布。
——根据《江南纺织业变迁》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与近代江南经济结构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和近代江南手工业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江南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的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