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与①②有关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主要与②③有关 |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主要与①③有关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主要与②④有关 |
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下图是“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博斯腾湖湖岸较平缓的是:①东岸 ②西岸 ③南岸 ④北岸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导致该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开都河水量减少 ②蒸发加剧 ③孔雀河水量减少 ④围湖造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连线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等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可知,影响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海陆位置 | C.纬度 | D.洋流 |
图中A地区的降水量为
A.﹤50 mm | B.﹤200 mm |
C.﹤400 mm | D.﹥400mm |
从降水类型来看,A地区属于
A.对流雨 | B.台风雨 | C.地形雨 | D.锋面雨 |
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大量悬浮颗粒( )
A.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 |
B.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
C.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
2014年第15号台风“海鸥”于9月12日生成,先后在菲律宾东北部、海南岛东部、广东南部、越南北部完成四次登陆。下图为此次台风活动中三个不同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台风“海鸥”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 |
B.台风在14日2:00时势力最强 |
C.15日2:00海南岛雨过天晴 |
D.台风中心17日2:00已登陆广西 |
9月14日到17日期间,香港
A.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东风 | B.风速逐渐增大 |
C.降雨强度逐渐减小 | D.气压逐渐降低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
A.该地为北太平洋北高纬度海域 |
B.②代表秘鲁寒流 |
C.丙处有大渔场 |
D.④代表千岛寒流 |
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
A.南亚大部分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
B.非洲南端开普敦进入少雨季节 |
C.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
D.长江正值汛期,防洪压力大 |
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中的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A.温暖干燥 | B.低温阴雨 |
C.风和日丽 | D.细雨连绵 |
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被破坏 | B.温室气体增加 |
C.酸雨 | D.水旱灾害 |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结果可能是
A.全球降水将普遍增加 |
B.海平面将上升 |
C.全球物种将大量增加 |
D.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将缩小 |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 B.②增强 |
C.③减弱 | D.④减弱 |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 )
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
C.河流水、咸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D.海洋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近几年来,广东省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沉置大量废弃船只,主要原因是( )
A.大量海船在该海域捕鱼 |
B.为该海域走私船只设置障碍 |
C.防止捕鱼船拉拖网作业 |
D.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
下图是某地区水平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M地的风向为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为
A.北半球的气旋 | B.南半球的气旋 |
C.北半球的反气旋 | D.南半球的反气旋 |
当该天气系统出现在南亚地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州地区盛行偏南风 |
B.北京寒冷干燥 |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南移 |
D.地球运动到近日点附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