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甲处的地理纬度是
A.90°N | B.30°S | C.0° | D.90°S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副热带高压,丁是极地高压 |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于2008年7月11日起程,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前往北冰洋海域进行为期75天的科学考察,于9月22日返回上海。据此回答13~14题
当科考队乘“雪龙号”到达本次科考最北海域(85°25′N,147°W)进行考察时,“雪龙号”上五星红旗因盛行风的影响主要飘向为
A.东北 | B.东南 | C.西北 | D.西南 |
科考队考察期间
A.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
C.北极地区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 D.北极圈上的日落时间不断延后 |
读图,回答9~11题
若图中是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温度:甲>乙>丙>丁 | B.气压:甲>乙>丁>丙 |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形的差异 | D.甲地多阴雨天气 |
若右图是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 a处为大型绿地,该处绿地对城市大气环境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 | B.净化、增湿 |
C.增温、增湿 | D.减温、减湿 |
若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度环流图,且甲、乙位于近
地面,则
A.甲处的气压比乙处低 | B.甲处的纬度比乙处低 |
C.甲处吹向乙处的是东北风 | D.丙处气流下沉是热力因素造成的 |
在无风的地方点燃蚊香,只见烟雾总是先上升,但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是因为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
读图,回答29-30题。
有关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甲地风向为西南风 | B.乙地气温较高 |
C.丙地风速最大 | D.丁地气压最低 |
关于戊地天气系统的正确组合为 ①南半球 ②北半球 ③暖锋 ④冷锋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20—22题。
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③②① | D.③①② |
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
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该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 B.黄梅时节家家雨 |
C.胡天八月即飞雪 | D.清风细雨湿梅花 |
图是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16~17题。
5u关于四种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暖锋过境 | B.乙是低压过境 |
C.丙是冷锋过境 | D.丁是高压过境 |
在图中②时段中,天气以晴好为特点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分析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回答10~12题。
上述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污染物
A.臭氧 | B.二氧化硫 | C.一氧化碳 | D.可吸人颗粒物 |
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①冬季燃煤取暖 ②汽车尾气排放 ③北京春季干旱 ④冷锋活动频繁
A.①② | B.③④ | C.④② | D.①③ |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 (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 B.全球平均气温与现在相比大大降低 |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
图2—2中气流运动是由热力原因引起的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 B.b、d、c、a |
C.a、c、b、d | D.d、c、b、a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