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 选择题
高中地理

2003年秋季,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下图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2~4题。

2..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⑤

3.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为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

4.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B.2003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生态效益
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
来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blob.png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淮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2.淮河流域建设了多座水库,根本目的是
A.改变淮河流域气候                    B.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C.调节干流的流量                      D.实施北水南调工程

来源:2009年徐州市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

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气旋
来源:2009年徐州市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2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a             B.b                    C.c               D.d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来源:2009年徐州市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19~20题。

在图中洋流处放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   )

A.南美洲西海岸 B.亚洲东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北美洲西海岸

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了雾的发生
B.为风海流
C.加剧了沿岸地区的湿热程度
D.形成了世界大渔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海域的表层盐度(%)分布图,造成甲、乙两处盐度等值线疏密和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甲处受暖流影响所致 B.乙处受秘鲁寒流影响所致
C.甲处位于大河人海口附近 D.乙处受沿岸干旱气候影响所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2月1 0日—12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21~22题。

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10日—1 2日期问,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 2日的日出前后
来源: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湖泊及其周围,由于湖泊与周围地区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性大气环流和小气候的产生。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原来的一个狭窄河流变为一个面积394 km2的“湖泊”。据此回答3~4题。
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列关于新安江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大气的影响,错误的是    (    )

A.增加湿度
B.调节温度
C.增加蒸发量
D.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下题。

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

A.9~1 7时 B.18~次日7时
C.17~次日9时 D.19~次日6时

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    )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
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    )

A.造纸厂 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10月31至11月3日将在上海举办“2007上海国际风能大会暨技术和设备展览会Wind Power Shanghai 2007”。展会将以“全球性专业大会”、“沿海及海上风电开发”和“专业贸易洽谈”为三大特色,是全球风能界的盛会。回答9~10题。
8风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B.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C.摩擦力的作用                      D.空气对流的作用
9.关于上海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的是
A.昼夜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B.冬夏季风显著
C.潮汐显著                          D.有时受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
10.内陆高原、荒漠地区风力大的原因是
A.冷空气频频侵袭                    B.森林、草原遭到破坏
C.全球变暖                          D.气候干旱

来源:风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分的一只破旧篮球。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盘古尚未开天,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彩子都看不见。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
晰。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风;北京盼风!据此回答11—12题。
11.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可能是
A.大气污染严重                      B.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C.受反气旋控制                      D.受锋面气旋控制
12.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可能是
A.天气晴朗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多风沙

来源:天气系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的洋流L属于:

A.由西向东流的补偿流 B.由东向西流的风海流
C.由西向东流的寒流 D.由东向西流的暖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