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 综合题
高中地理


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其主产区在亚洲,而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洲。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季节气压分布状况,简述图中A风形成的原因及对该地的影响。
(2)简述B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3)如果欧洲发达国家将轮胎生产转移到C地区,你认为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
(4)此季节非洲好望角一带航海条件为一年中较好时期,请分析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分别为莱茵河与湘江流域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橘子洲(洲上多美橘,故以为名)位于湘江长沙段,东临长沙城。下表为柑橘的生态要素和长沙的气温状况。

(1)比较并简要说明湘江和莱茵河水文特征突出的差异性。
(2)评价橘子洲“美橘”生长的气候条件。
(3)判定甲区域的年降水量,并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说明理由。
(4)湘江航运价值仅及莱茵河的1∕10。有人提出将湘江建成为“东方莱茵河”的航运规模经济。对此你是否支持,并说明你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重要作用。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0分)

(1)读左图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_。按照洋流性质分类,该洋流是____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左图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方向)流动。在右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左图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___海区。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环黄海经济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地理位置正确的描述是

A.北半球、热带、西半球 B.南半球、热带、东半球
C.北半球、温带、东半球 D.南半球、温带、西半球

甲岛屿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

A.板块挤压 B.河流泥沙堆积
C.岩浆冷却疑固 D.珊瑚遗体堆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海西部的生产基地汽车原配件供应几乎来自乙地,但黄海东部的汽车生产基地转到黄海西部的生产基地,黄海西部最可能具有

A.技术优势 B.市场优势 C.管理优势 D.资金优势

海盐生产选择在气象气候条件好(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和海水含盐量高的时期,结合图中信息,分析黄海西部海盐生产旺季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估算平壤到首尔的距离约为

A.520km B.420km C.320km D.220km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1)说出布哈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
(3)简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
(4)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西南部地区图

材料二: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政府于2008年10月04日前规划的、预计在2015年全部建成的调水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工程供水范围为西安、宝鸡、成阳、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每年可从汉江向渭河调水15亿立方米,将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引汉济渭需要开凿出64.9公里长,直径为7米的秦岭隧道,因隧洞过长、大埋深的特点无法改变,同国内外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隧道相比,在难度上均有超越之处。另外,隧道园过深过长的特点,施工期间如何通风成为该工程的制约性问题;而秦岭地质环境复杂,岩石种类繁多,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岩爆、突然涌水、围岩失稳、围岩大变形、热害等问题;在施工运输和排水保障上,成本较高,对工程进度和安全性的影响大,其复杂程度超过其他隧道工程。
(1)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特征及分析原因。
(2)分析并比较图中河流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
(3)评价图中引汉济渭工程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除与污染物的排放有关外,还与大气运动、降水等天气现象有关。下图为广州(实线)和郑州(虚线)多年平均盛日数的季节变化图。

比较两城平均霾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代表的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暖流的含义是指            
(2)从图示来看,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是: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            
(3)图中数字②表示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①代表的洋流附近形成了世界性大渔场,其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
材料二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 珠江水系图。

(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2)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对输入区的积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低气压的变化及C点风向的变化。
(2)说出城市A经历的天气系统名称,并简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城市A的天气现象。
(3)说出9月10日06时城市B附近的气压数值范围及控制该市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A、B两地中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3)图中如果形成热力环流,其方向为________时针。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若图示代表谷风,则代表谷底的是________(A或B)。
(6)图中A、B两地中,最易形成阴雨天的是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此时D点的风向。
(2)写出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   __。
(3)B气压中心是          (气压带)被阻断后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此季节,C地降水较             
(4)2016年春季开学(2月23日)时,重庆昼长变        (长或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俄罗斯区域图和甲、乙两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河名
各季节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
冬季(12-2月)
春季(3-6月)
夏季(7-8月)
秋季(9-11月)

6
51
22
21

4
27
50
19

(1)简要分析图中甲丙两河流之间湿地的形成原因。
(2)比较甲乙两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突出差异,并简要分析成因。
(3)俄罗斯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南部,依据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导因素分析其分布在这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美洲部分地区及某月等温线分布
材料二洛杉矶和休斯顿降水分布图

材料三古巴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人均产糖量居世界首位,被誉为“世界糖罐”。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的55%。
(1)左图所示月份为       月(1月或7月),左图中A处等温线(4℃)出现小范围闭合,虚线框内等温线向南弯曲。判断上述两处分别受何种地形影响____、____。
(2)洛杉矶东西两侧的板块名称分别为____、____。
(3)描述与休斯顿相比,洛杉矶降水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古巴发展甘蔗制糖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

(1)据图推断乙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依据。
(2)描述图示半岛聚落空间分布特点。
(3)指出第四纪乙半岛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分析甲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