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示意“a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
B.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低 |
C.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高 |
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 B.c地风向为西南方 |
C.b为阴雨天气 | D.d为下沉气流 |
下面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A.a→b→c→d | B.d→a→b→c | C.c→d→a→b | D.b→c→d→a |
依据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分析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右下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 B.②增强 |
C.③减弱 | D.④减弱 |
大气透明度是指太阳辐射透过大气的程度。读我国大气透明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影响其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温 | B.地势 | C.土壤 | D.植被 |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右图回答下题。
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 B.乙甲丙丁 |
C.丙甲乙丁 | D.丁甲乙丙 |
若该示意图表示“低纬地区大气环流圈”,则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的是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上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近地面气温处于0℃以上时,高空中就会出现0 ℃层,此时0 ℃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 ℃层高度。读近50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的0℃层高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题。
图示a、b两地区所处区域及季节组合正确的是
A.a 青藏地区 冬季 | B.a 西北干旱区 冬季 |
C.b 青藏地区 夏季 | D.b 西北干旱区 夏季 |
火山灰云团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下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2012年1月12日至2月9日我国某地气象站每天早晨8时积雪深度、无雪地温和雪盖地温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依据图示信息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积雪越深,无雪地温越低 |
B.积雪与地温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
C.天气晴朗,无雪地温偏高 |
D.无雪地温比雪盖地温变化幅度大 |
下列日期,该地天气晴朗的是
A.1月17日 | B.1月28日 | C.1月31日 | D.2月9日 |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 B.乙甲丙丁 |
C.丙甲乙丁 | D.丁甲乙丙 |
若该示意图表示“低纬地区大气环流圈”,则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的是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若图示为某大洋的洋流分布示意图,则该大洋可能是
A.中高纬南印度洋海区 | B.中低纬南大西洋海区 |
C.中高纬北大西洋海区 | D.中低纬北太平洋海区 |
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 10km, 造成空气普遍浑浊。近年来霾天气在我国越来越频繁出现。
下列关于霾在我国发生频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南方多于北方 ②东部多于西部
③城市多于农村 ④冬季多于秋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所示的曲线图中,近地面气温变化有利于霾天气形成的是
下列我国应对霾天气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A.形成以核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B.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C.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 |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
下图为我国天津市不同季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其中图甲为“1985年7月6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乙为“1982年12月18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题。
对比上面图甲和图乙,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夏季强度更大 |
B.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冬季强度更大 |
C.天津市近地面等温线夏季更为密集 |
D.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是完全相反的 |
下列对导致天津市近地面等温线由郊区向市区有规律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人为热排放 | B.城市建筑密度 | C.工业活动 | D.纬度差异 |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下图中与M、O、N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