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署型气候是指夏季温凉舒适,人们无需借助任何避暑措施,就能保证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感觉刚好适宜且无需调节的气候条件。下图是以旬为时间单位,将我国各类避署型气候夏季人体感知温度绘制成的曲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A.高原 山岳 山地、高原 山地、平原 |
B.山岳 高原 山地、高原 山地、平原 |
C.高原 山岳 山地、平原 山地、高原 |
D.山地、高原 高原 山岳 山地、平原 |
环渤海低山丘陵型在7月下旬以后气温比其他类型气候都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 B.地形 | C.海陆位置 | D.洋流 |
相传,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孔明灯上,随着孔明灯冉冉升起,人们凝
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图甲为“燃放孔明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
(单位:hPa)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在图乙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的是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下图示意济南市2015年4月12日天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据图可知,此日
A.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 |
B.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
C.气流上升,多阴雨,气温持续下降 |
D.气温变化是由气团移动造成的 |
一年中K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该日相同,由此可知
A.K日日期约为1月21日 |
B.K日昼长与该日夜长相同 |
C.K日日出、日落方位与该日相同 |
D.K日过后该地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
穿衣指数是指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图所示的日期,最不可能是
A.3月5日 | B.5月1日 |
C.7月1日 | D.11月1日 |
造成全国某日穿衣指数如上图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 B.海拔 | C.海陆位置 | D.文化背景 |
新疆与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 B.联系性 |
C.开放性 | D.差异性 |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B.a、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c |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 B.增强b辐射 |
C.增强c辐射 |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
下表是我国某地某月连续4日气象预报及相关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7日白天气温比18日低,右图中能解释其原因的序号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表中信息可以得出该地
A.冷锋过境导致天气变晴 |
B.该天气系统引起寒潮天气 |
C.16日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
D.18日受暖气团控制,气压降低 |
我国北方冬季蔬菜的生产主要以温室大棚为主。下图是某地温室大棚示意图,A、B、C是水沟,F为挡风墙,D是工作门。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温室大棚的朝向大部分不是正南,而是南偏西5-10度,主要考虑
A.避免受经度影响而产生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异 |
B.尽可能防止盛行风从工作门进入 |
C.使棚内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 |
D.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空间,节省土地 |
水沟A、B、C中一直保持有水,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持续为蔬菜灌溉 B.调节室内地面温度
C.维持棚内湿度不变 D.减少害虫对蔬菜的伤害
下图为某地区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经度 | C.纬度 | D.洋流 |
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c>d>b | B.d>c>b | C.c>b>d | D.b>c>d |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日平均气温最大负距平分布图(日平均气温距平是指日平均气温与一年内日均温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读图完成各题。关于图中甲、乙的数值大小及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12<甲<14,距海较近,降温较慢 |
B.6<乙<8,盆地地形,山脉阻挡 |
C.14<甲<16,地势低平,气温较高 |
D.8<乙<10, 光照较弱,气温较低 |
若图中的等值线分布能反映我国某种气象灾害的地域差异,则下列关于该灾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强度是南方大于北方 |
B.冬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
C.其形成与冷锋、气旋有关 |
D.次年病虫害与该灾害等级一般呈负相关 |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 | B.4月 | C.8月 | D.12月 |
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C.气温的日变化 | D.大气的热力运动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下图)。这种防冻风扇安装在6米多高的铁杆顶上,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当防冻风扇自动启动时,杭州西湖龙井茶基地
A.距离地面6~10米存在逆温层 |
B.近地面气温比防冻风扇处气温高 |
C.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
D.夜间为阴天,地面冷却弱 |
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A.8月 22时 | B.8月 13时 |
C.1月 22时 | D.1月 13时 |
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大气环流 | B.海陆分布、地形 |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 D.地形、洋流 |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 B.海陆分布 | C.地形 | D.大气环流 |
图示①②③③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