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 B.B | C.C | D.D |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A | B.B | C.C | D.D |
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A.辐射A减弱 | B.B辐射增强 |
C.C辐射增强 | D.D辐射增强 |
读地表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示箭头中,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1℃ | B.2℃ | C.3℃ | D.4℃ |
下图中与上图中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 B.4月 | C.8月 | D.12月 |
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
我国东部大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是
A.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 | B.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 |
C.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 | D.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 |
下表是洛阳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天空黑暗结束 |
晨光 |
日出地平线 |
日落地平线 |
昏影 |
天空昏暗开始 |
洛阳 |
5:35 |
5:36 |
6:10 |
18:20 |
18:44 |
18:45 |
M地 |
|
0:00 |
0:40 |
23:40 |
0:00 |
|
这一天在
A.春分日附近 | B.劳动节附近 | C.夏至日附近 | D.冬至日附近 |
M地位于
A.赤道地区 | B.副热带地区 | C.北极地区 | D.南极地区 |
与晨光和昏影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大气过程是
A.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 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 B.增强b辐射 | C.增强c辐射 |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
读“大气受热过程”, 完成下列问题。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 B.②减弱 | C.③减弱 | D.④增强 |
科学家发现, 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②③④四地中如果只考虑纬度及海陆分布因素,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②③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
B.巴西高原上动物数量减少 |
C.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播种期 |
D.驯鹿正忙着向南迁徙 |
④地被称为沙漠带上的唯一绿洲,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势 | B.临近海洋 | C.大气环流 | D.人类活动 |
读“大气受热过程”, 完成下列问题。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 B.②减弱 | C.③减弱 | D.④增强 |
科学家发现, 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下题。
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
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
A.18时~次日7时 | B.11时~当日19时 |
C.16时~次日8时 | D.6时~当日18时 |
国庆长假期间,北京雾霾现象重现,用有关这种自然现象的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有利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有关雾霾天气控制下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的昼夜温差变大 | B.清晨郊区的能见度比市中心更低 |
C.城市的热力环流增强 | D.清晨市中心的能见度比郊区更低 |
关于下图热力环流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 |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