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07年12月11日,北京迎来该年最严重的一次大雾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北京市气象台已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提醒人们注意出行安全。据此完成:
1.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3.大雾天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影响最大的是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电子通讯
《齐民要术》中有如此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完成1-3题:
、关于这段文字描述的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段文字所述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初秋 |
B.此段文字所述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初春 |
C.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是静止锋过境 |
D.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是暖锋过境 |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之夜大气逆辐射较弱 |
C.晴朗之夜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少 | D.晴朗之夜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少 |
“放火作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A.“烟气”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
B.“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对地面没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
C.“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烤暖 |
D.“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
一气团从一山峰的西坡流向东坡,如图所示,在经过甲、乙海拔相同的两地( )
A.水汽含量甲地>乙地 |
B.降水甲地小于乙地 |
C.水汽含量甲地<乙地 |
D.气温甲地<乙地 |
图4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这种气候图与其它气候图相比较,更能反映与农林生产相关的气温分布实况。回答 题:
该地7月的月均温约为( )
A.10℃ |
B.15℃ |
C.20℃ |
D.25℃ |
该地最可能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D.温带草原气候 |
在图2-1中,a,b,c,d四处气压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 )
图2-1
A.a>b>c>d | B.b>c>d>a | C.d>a>b>c | D.c>d>a>b |
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
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汽和固体尘埃不会影响地面的温度 |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
C.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 D.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
读“某地1月1日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可能是
A.长白山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12.如果该地现象是由于地面辐射引起的,那么该现象最强烈的时间是
A.日落后 B.日出前 C.日出后 D.日落前1~2小时
图9-4是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大量使用冰箱、冰柜,并向大气排放氟氯烃,会使
A.A部分增大 B.A部分缩小 C.B部分增大 D.B部分缩小
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使
A.A部分增大 B.A部分缩小 C.C部分增大 D.C部分缩小
读图9-6,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
②太阳高度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
③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④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度成正比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都有选择性 |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是由于大气的反射作用 |
D.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太阳高度角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