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中心论的影响下会造成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减缓 |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
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积极推广使用绿色产品,主动进行清洁生产评估,是保护环境、提高环境和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在绿洲地区适度发展灌溉农业 | B.排干沼泽、湖泊,发展畜牧业 |
C.在干旱荒漠地区大量植树造林 | D.在低山缓坡、丘陵地区发展耕作业 |
进行清洁生产评估应该
A.从原料开采环节评估 | B.从原料开采到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 |
C.从产品废弃物处理情况评估 | D.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 |
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
C.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 |
D.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 990年 | B.1990—1995年 | C.1995~2000年 | D.2000~2005年 |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
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
下列行为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
C.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①③② | D.②③① |
下列有关三种不同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B.观点一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
C.观点二的结果是人地关系严重对立 |
D.观点三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地矛盾会自然消除 |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 | B.人类中心论思想 | C.人地相关论思想 | D.人地伙伴论思想 |
下列做法符合该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 B.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 |
C.在我国主要河湖或海域严禁捕渔 | 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
图14是“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23~24题:
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的 ( )
A.①箭头中 | B.②箭头中 |
C.③箭头中 | D.④箭头中 |
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符合 ( )
A.共同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公平性原则 | D.公开性原则 |
下列做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 B.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
C.国际合作解决对全球变暖问题 | D.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共享资源和环境 |
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以提倡的是( )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 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 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 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苏北平原名列我国10大“新天府”不是因为:
A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B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C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D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发生在①环节过程中的是( )
A.水土流失 B.大气污染
C.地震 D.旱涝灾害
(2)引发酸雨的环节是( )
A.① B.②C.③ D.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