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气温变暖示意图”完成题:
5.对控制全球气温变暖应负首要责任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沙特阿拉伯
6.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A.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变大 B.我国西北和中亚地区湿度增加
C.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 D.高温杀灭大部分病菌,有利人体健康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题。
1.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
①臭氧层破坏 ②酸雨 ③城市热岛效应 ④湖水富营养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题。
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A. | 钢铁 | B. | 机电 | C. | 纺织 | D. | 电子 |
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 | 煤市场 | B. | 碳市场 | C. | 石油市场 | D. | 天然气市场 |
读下图,回答题。
9.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
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 ④CO2 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 ④O2
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 ④O2 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 ④CO2
10.此图可以说明: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右图所示曲线反映的城市绿地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A.防风固沙,降低沙尘暴的发生频次 | 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
C.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 D.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读图,回答题。
1.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2.当甲地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
A.澳大利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的季节
D.巴西高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
读下列材料,完成12-13题。
2005年2月16日下午1时,《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然而,作为发起国之一的美国2001年宣布退出,理由是议定书对走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美国人口仅占世界的5%,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却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
12.下列关于大气温室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温室气体主要存在于大气平流层中
C.温室气体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D.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能使地球上热量收支失去平衡
13.美国之所以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主要是保护本国的( )
A. 软件和冶金行业 B.石油和汽车行业
C.宇航和钢铁行业 D.餐饮和汽车行业
19.欧洲有“温带大陆”之称,近年夏天酷暑高温天气的出现十分反常,造成这一天气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A.人类不合理活动,全球气候变暖 | B.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
C.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增强 | D.地中海沿岸森林覆盖率提高 |
2007年6月5日是第36个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 )
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 |
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
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 |
D.增加了灾害危险 |
冰川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5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全球普遍变得干旱 |
B.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 |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
D.海平面将上升 |
读气温变化图,回答下面几题。
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 )
A.保温作用 | B.温室效应 | C.热岛效应 | D.全球气候变暖 |
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平面下降 |
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
C.地下水位下降 |
D.降水增多 |
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问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 B. | 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
C. | 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 D. | 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
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土壤肥力 | B. | 热量条件 | C. | 河流汛期 | D. | 降水总量 |
2009年3月28日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全球上千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 )。
A.节约用电 | B.观察星空 | C.宣传环保 | D.纪念爱迪生 |
地震是突发性强、破坏大的自然灾害,研究地震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破坏程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前提,这也为地震多发地区的防震减灾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据此回答1—2题
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耳其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有关; ②日本、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③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④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