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气温变化图,回答下面几题。
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 )
A.保温作用 | B.温室效应 | C.热岛效应 | D.全球气候变暖 |
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平面下降 |
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
C.地下水位下降 |
D.降水增多 |
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问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1980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土壤肥力 | B. | 热量条件 | C. | 河流汛期 | D. | 降水总量 |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地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下列两题。
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 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 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 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 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 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
A.35° B.25° C.20° D.15°
(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示四个区域中( )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
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
B. | 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
C. | 人烟稀少,安全性好1 |
D. | 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
当地时间9月2日下午2点55分,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到9月3日12时,地震已造成42人死亡,422人受伤,死伤人数还可能继续增加。,等震线是裂度相等各点的连线,裂度是指地震对地面损环程度,它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的大小、地质结构、建筑物的结构、人口密度等因素有关。读某地等震线分布示意图分析完成下面两题:
P点裂度数值可能是:
A 6 B 5 C 大于5小于6 D 大于6小于7
形成Q点裂度状况的原因可能是:
A Q点的震级小 B Q点的震源深 C Q点为城市,人口密集 D Q点的地质稳固
研究树木的年轮是研究气候变迁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般来说,在中高纬度气候偏干旱地区,树木的生长对下列生长条件最敏感的是:
A 光照 B 热量 C 降水量 D 土壤有机质
利用树木年轮研究气候,要选取代表性好的样本。一般不选密林中间的树木作样本,是因为:
A 密林树种过多 B 密林中间地势低洼,根部水份条件好,年轮宽度太大
C 密林内受小气候的控制,对外界气候变化反应不敏感 D 密林中间受不到人类的影响
亚洲亚寒带针叶林带最北边界,树木年轮的变化与哪一自然要素关系最大:
A 气温 B 降水 C 空气湿度 D 地下水
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 B. | 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
C. | 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 D. | 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
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土壤肥力 | B. | 热量条件 | C. | 河流汛期 | D. | 降水总量 |
2009年以来,澳大利亚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最先是东南部遭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灾,与此同时东北部又遭洪水侵袭。这一系列灾害使澳大利亚蒙受巨大损失。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3题。
2009年1月底至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高温热浪袭击,目前造成大量老人猝死,与这次高温干旱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反气旋 | B.低压系统 | C.暖锋 | D.热带气旋 |
在这次高温干旱过程中,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 相对而言是澳大利亚最凉爽的州,与其凉爽无关的因素是( )
A.纬度较高 | B.地处西风带 | C.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 | D.人口稀少 |
澳大利亚发生的森林大火人数已在达到200人以上,这次火灾面积是有史有来最大的一次,造成这次火灾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 )
A.持续高温 | B.大风天气 | C.水源缺乏 | D.人为纵火 |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这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图右)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下图左)密切相关。读图回答1~2题。(双选)
据图分析.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原因是
A.冷空气频繁南下 | B.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多 | C.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 | D.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 |
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太平洋东岸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 | B.东南亚降水量增多 |
C.太平洋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 | D.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 |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1-2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
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
B. |
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
C. |
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本性改变 |
D. |
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 |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B. |
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
C. |
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
D. |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
2009年3月28日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全球上千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 )。
A.节约用电 | B.观察星空 | C.宣传环保 | D.纪念爱迪生 |
地震是突发性强、破坏大的自然灾害,研究地震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破坏程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前提,这也为地震多发地区的防震减灾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据此回答1—2题
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耳其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有关; ②日本、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③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④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