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环境出现了系列反常现象。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②秘鲁渔场鱼类资源减少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天山终年积雪的雪线下降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喜马拉雅山脉高度增加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地表岩石风化速度变快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下题。
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 B.不断东移 |
C.不断南移 | D.不断西移 |
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
C.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
D.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
2013年11月13日世界气候大会在波兰华沙开幕,会议推动各国政府在2015年达成一个全球性气候协议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包括一些重要的新决议,通过保护森林、节能和灾害预防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大 | B.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
C.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 D.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
当前可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有
①植树造林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国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地形 |
有关该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
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 |
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
该国最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传统稻作农业 | B.大牧场畜牧业 |
C.现代混合农业 | D.乳畜业 |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国东部最可能发生以下哪种灾害
A.洪涝 | B.干旱 |
C.台风 | D.地震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所表达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洪涝灾害 | B.全球变暖 |
C.酸雨 | D.臭氧层破坏 |
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
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全球各纬度河流径流量增加 |
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
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
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 的吸收 | B.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 D.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距今6亿年到距今2.5亿年期间,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特点是
A.全球气温总体波动上升 |
B.全球气温总体波动下降 |
C.全球降水总体波动上升 |
D.全球降水非常稳定 |
遏制气候变暖,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降低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 B.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
C.在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 D.逐步用天然气和替代煤炭 |
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年~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以1901年~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为参照的变化值)。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A.波动上升 | B.逐年上升 |
C.先降后升 | D.直线上升 |
图示气温变化导致的后果是
A.全球气候变得干旱 | B.山地雪线高度上升 |
C.全球农业生产减产 | D.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右图为某树木年轮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其间当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 | B.温暖——寒冷——温暖 |
C.暖干——暖湿——暖干 | D.湿冷——干冷——湿冷 |
在M时期,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 B.暖冬频繁 |
C.海平面下降 | D.水灾常年发生 |
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年~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以1901年~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为参照的变化值)。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A.波动上升 | B.逐年上升 |
C.先降后升 | D.直线上升 |
图示气温变化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A.南海出现东海的鱼种 | B.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
C.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 D.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这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 B.黄赤交角增大 |
C.太阳辐射增强 | D.全球气候变暖 |
以上现象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高纬地区作物减产,低纬作物增产 | B.全球水量增多,水资源丰富 |
C.热带沙漠气候区会变得湿润 | D.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读“1983~2003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983~2003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 B.逐年上升 |
C.升高约2.1℃ | D.波动上升 |
为减缓气候变化,人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加强对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 |
B.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对太阳能、核电、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
C.加快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D.禁止使用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读下面的“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图中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 B.旱涝灾害增多 |
C.某些物种灭绝 | D.土壤肥力下降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