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城市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城市的出现 |
B.城市都是由集市逐步演变而成的 |
C.世界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中下游平原上 |
D.农业出现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11~13题:
湿润系数可能指 ( )
A.降水量 |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
C.蒸发量 |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
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导致其自然植被的覆盖也有很大差异。图中A地、B地和C地的植被特征,反映了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 |
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等多个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人员伤亡达25万多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1分)
(1)比较A、B两个群岛的形成原因。
(2)在这次海啸中,许多西方国家并未在印度洋沿岸,但也有人员伤亡,这是为什么?
(3)引发本次海啸的主灾是什么?根据本次灾害的发生情况,反映了灾害具有什么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防灾减灾工作有何启示?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
自然灾害 |
火山爆发 |
地震 |
水灾 |
热带风暴 |
死亡人数 |
0.72万 |
15.1万 |
17.3万 |
74.5万 |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
火山爆发、地震:__________;水灾:__________;热带风暴:__________。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明显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3)分析热带风暴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
(4)下面为某一地区灾后景观图,说明是哪一种自然灾害并判断理由。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2)简述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3)按加工层次,柑橘加工业划分为以罐头生产、原汁榨取为主的初级加工业,以饮料生产、香精与色素提取、果胶加工为主的中高级加工业。
分析甲地柑橘加工业的区位优势,说明不同加工层次的布局指向。
(4)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5)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据此完成小题。
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
B.财产损失 |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不同的自然灾害各有其一定的受灾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
B.地震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
C.风暴潮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
D.洪水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
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生命线工程,易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多受________________等受灾方式的损害( )
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开裂、沉陷、淤埋、泄漏 |
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病虫害;浸泡、缺水、冷冻、雹砸、虫食 |
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浸泡、淤埋、腐蚀 |
D.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震塌、沉陷、毁坏 |
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 )
A.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
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
C.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 |
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