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可以大力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有①②③三个地区,其产业都是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下图为目前这三个地区的产业投入比重。回答下题。
11.产业转移的正确顺序是
A.③地→②地→①地 | B.③地→①地→②地 |
C.①地→②地→③地 | D.②地→①地→③地 |
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08年和2009年两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城市的产业情况是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 |
B.2009 年三大产业发展均衡 |
C.2009 年以第二产业为主 |
D.2009 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
该市目前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处境。对此,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禁止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
B.实行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移 |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D.提高地价,缓解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 |
2013年10月2日至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访问印尼不仅使两国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国家繁荣发展,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全国约2.4亿人口,全国各岛处处青山绿水,四季皆夏,人们称它为“赤道上的翡翠”。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富产经济作物,棕桐油、橡胶和胡椒产量均居世界第二。工业发展方向是强化外向型制造业。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制造业增长速度均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材料三“某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方向和产品输出方向图”
(1)简要说出印度尼西亚被称为“赤道上的翡翠”的原因。
(2)说出印度尼西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分布地区。
(3)根据材料分析印度尼西亚确立外向型制造业发展方向的理由。
(4)印度尼西亚吸引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等一些企业迁入的因素有哪些?这些企业的迁入对印度尼西亚的发展有何意义?
读图 “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1)我国服装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多项选择)。
A. 交通便利 B. 劳动力价格高 C. 技术水平高 D. 工业基础好 F.资源丰富
(2)试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分析服装产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
(3)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
(4)服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多项选择)。
A.就业压力增大 B.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C.产业结构调整 D.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河北省将在廊坊打造以“研发创新——加工应用——传输发布”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成为京津两地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图 甲 为华北某区域图,图乙为产业 生产成本构成图。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
该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产业类型与图乙相符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与保定、承德相比,廊坊承接京津两地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是
A.交通和劳动力 | B.地理位置和交通 |
C.劳动力和地租 | D.科技水平和地租 |
2012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荒”局面还没有得到改善,高悬的招工条幅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日常风景。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为有效应对“用工荒”,沿海地区制造业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①减少资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 ②适度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
③整体迁移到中西部地区落户 ④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
(1)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请提出二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建议。
下图是我国中部某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小题。
下列有关该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农民工向沿海地区流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 |
B.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迅猛增加 |
C.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 |
D.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均明显增大 |
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应积极发展 (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B.技术导向型工业 |
C.动力导向型工业 | D.现代服务业 |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甲国→乙国→丙国 | B.乙国→丙国→甲国 |
C.丙国→甲国→乙国 | D.丙国→乙国→甲国 |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
B.该产业转移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
D.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
我国某地区2008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平均预期寿命81岁。下图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传统农业阶段 | B.工业化起步阶段 |
C.工业化阶段 |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
下列有关该地区21世纪以来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出现负增长 |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 |
C.第三产业占主导 |
D.以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
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和科技投入占比。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地区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如果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图中数码表示的国家中生产力水平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劳动力、技术、市场的权重,最有可能表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A.减少资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 |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C.增大重工业比重,减少用工数量 |
D.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粮食供应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自然条件优势。(4分)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4分)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4分)
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市场经济其实也就是候鸟经济,投资商就是“经济候鸟”,哪个地方“水草丰美”,投资商就飞到哪里。读“某工业‘候鸟’示意图”,完成下题。图中转移的工业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 B.电子工业 | C.化学工业 | D.纺织工业 |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
A.研究 | B.设计 | C.零部件生产 | D.组装 |
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
中国在苹果公司全球代工厂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苹果每台iPad利润达150美元,而中国工人仅能从中获得8美元,相当于利润的1.6%。据此并结合下列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上面各图中,最能反映当前中国所处地位组合的是( )
A.Ⅰ、乙、②、c | B.Ⅱ、乙、③、b |
C.Ⅲ、乙、③、a | D.Ⅲ、乙、④、a |
要形成中国的“苹果”产业,我们最应该( )
A.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产业和技术 |
B.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C.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D.培育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实现产业创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