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上海某毛纺织厂迁到西部地区,这主要是可以 ( )
A.利用西部地区的科技力量 | B.利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
C.接近原材料和燃料基地 | D.促进当地畜牧业大规模发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读安徽省地形分布图和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地形分布图
(1)判断左图中甲、乙两处更适宜种植茶树的地区,并写出判断理由。(9分)
(2)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见右图)。请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3)根据右图所示信息,分析2008年以来图中服装产业转移的原因。
(4)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可能的影响。
下图是我国中部某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有关该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均明显增大 |
B.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 |
C.由于农民工向沿海地区流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 |
D.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迅速增加 |
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应积极发展 ( )。
A.现代服务业 |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C.技术导向型工业 | D.动力导向型工业 |
白色家电是指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进入21世纪,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下图示意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与转移承接区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的趋势是
A.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市转移 |
B.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南内陆地区转移 |
C.由劳动力资源丰富区向自然资源丰富区转移 |
D.由综合性工业区向轻工业区转移 |
我国白色家电产业承接地的区位优势有
①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②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较强 ③潜在消费市场广阔曹冬柏 ④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 ⑤“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数码与下列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A.①c②a③b | B.①a②c③b |
C.①a②b③c | D.①b②a③c |
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 | 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 |
C.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 D.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 |
1991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完善了的中心外围理论,它揭示了经济地理聚集内在的运行机制。他认为集聚力和离心力都受到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影响,当集聚力大于离心力,企业趋向于集聚,反之则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现象。读“集聚力与离心力与贸易自由化关系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问题。
以下对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离心力均呈负相关 |
B.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负相关 |
C.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离心力变速快 |
D.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变速快 |
关于图中M和N两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向广东边远地区扩散,说明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处于M区 |
B.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将一直趋向于集聚 |
C.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出现不断分散的现象 |
D.处于N区域的企业趋向于分散 |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河流的乙~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水流湍急落差大 |
B.高山束缚支流短 |
C.高原气候降水少 |
D.泥沙淤积河床高 |
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丁周边地区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 B.精钢锻造 |
C.软件开发 | D.服装制造 |
下图为1991-2005年我国饲料产业空间分布重心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95—2003年,我国饲料产业空间分布重心的整体移动方向是
A.西北 | B.东南 | C.西南 | D.东北 |
与2000—2003年和2005年相比,2004年我国饲料产业空间分布重心呈图示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
A.西部大型饲料企业的投产 | B.西部大豆、玉米等饲料作物的丰收 |
C.禽流感爆发及饲料原料价格动荡 | D.西部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
读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时,盈利空间界限为M1M2′ |
B.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空间成本不断由SCC曲线变成SCC′曲线 |
C.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拉力往往大于推力 |
D.企业的空间成本是相对稳定的 |
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A.产业转移 | B.产业升级 | C.企业全球化 | D.产业结构调整 |
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①优惠的税收政策②劳动力成本上升③市场广阔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河流域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流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基塘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季风水稻农业 D.商品乳畜业
(2)关于两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2发展汽车、石化等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资源优势
B.区域2正面临制造业结构调整问题
C.区域1 当前产业结构表现为Ⅱ、Ⅲ、Ⅰ模式
D.区域1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优越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镇化战略概括为十六个字,即“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出现了城乡空间重构的趋势。下图为城乡空间重构概念模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产、生活和生态角度,说明“城乡空间重构”的内涵。(6分)
(2)分析“农田连片规模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6分)
(3)从地理的角度,阐释城乡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8分)
人口迁移与产业转移是常见的社会现象,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甲图示意A地向C地等东南亚国家的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
材料二 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迁;第二次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近年来,A地产业出现了向C地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2)与北方相比,试分析B地成为我国北方冬季农产品输出地的主要原因。
(3)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4)①地所在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
(5)丙图中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折线能反映乙图中P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________线,试分析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 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某地区l 992—20l 4年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变化,以及①②两类企业在该段时期内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区域
A.劳动力不断减少,就业人口也在不断减少 |
B.①类企业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不断上涨,更趋向于技术型 |
C.①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高于②类企业 |
D.①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问更早 |
从l 992年至今,该区域
A.1992年,①②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低,工业基础较好 |
B.1992—2000年,该区域以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企业类型单一 |
C.2000—2008年,该区域企业处于转型阶段 |
D.2008年以后,②类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而将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