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经济地带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 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
下图是“某汽车跨国公司工业投资缔约变化图”,a、d两国为发达国家,b、c两国为发展中国家。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在阶段I和阶段II,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原料、交通运输 | B.科技水平、能源 |
C.市场、交易成本 | D.环境因素、市场 |
该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域变化,说明了
A.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因时而变 | B.产业转移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
C.劳动力是产业转移的唯一因素 | D.市场是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下表是“长沙2001年和2012年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回答以下问题。
2001年和2012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
年份 |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 |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
第一产业偏离度 |
第二产业偏离度 |
第三产业偏离度 |
2001 |
9.7 |
38.6 |
51.7 |
51.8 |
23.3 |
24.9 |
-0.81 |
0.66 |
1.08 |
2012 |
4.3 |
56.1 |
39.6 |
24.4 |
33.2 |
42.4 |
-0.83 |
0.69 |
-0.07 |
根据信息,可以判定
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成正相关 |
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成负相关 |
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 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 |
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 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
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
A.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 | 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 |
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 | 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
图为“我国不同产业地区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某产业一直较为分散,导致该产业分散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 | B.原料 | C.动力 | D.市场 |
图中另一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
A.产业转移 | B.人口迁移 | C.西气东输 | D.生态恶化 |
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 |
技术和环保 |
B. |
交通和劳动力 |
C. |
市场和政策 |
D. |
动力和原材料 |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 | B.节能环保业 |
C.服装鞋帽生产 | D.高端装备制造业 |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便利 | B.自然条件优越 |
C.工资水平较低 | D.劳动力素质高 |
安徽作为传统的中部大省,自20世纪以来,安徽的区域发展战略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方向性目标。安徽一直期望通过皖电东送工程带动两淮(淮南、淮北)煤炭基地开发和皖北经济发展,以及通过能源输送来加强与长三角的合作。下图为泛长三角核心城市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对于安徽,皖电东送工程在短期内会带来经济上的较高收益,但从长期来看主要的不利影响是
A.加重交通运输负担 | B.水土流失加重 |
C.加剧水资源短缺 | D.加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泛长三角的西部地区为了在区域合作中更好的发挥,应主要发展的工业是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安徽“东向发展”指向确定的主要原因是
A.与中部地区距离远,联系不便 |
B.与中部地区发展阶段不同,不利于区域产业协作 |
C.与长三角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利于区域产业协作 |
D.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阶段相似,利于学习借鉴经验 |
喀什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一个重要城市。喀什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资源。2014 年是国家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第四年,现在喀什正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喀什地区发展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 )
A.资金、技术 | B.原料、劳动力 |
C.动力、土地 | D.市场、设备 |
我国沿海大型纺织集团在喀什建设“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集聚效应 |
B.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
C.享有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完善 |
D.喀什产业基础雄厚,技术优势突出 |
产业转移的实施对该地的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读下图三角形坐标图,其中A、B、C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所占总产值的比重,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根据三地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下列叙述最可能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地第一产业比重都高,均占其产业比重的80%。
B. 一般来说,②地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水平最高。
C. ①③两地工业化程度相当,两地经济发展程度相差不大。
D.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一般遵循由①到②再到③的过程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 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 |
离原料产地较近 |
B. |
离消费市场较近 |
C. |
劳动生产率较高 |
D. |
劳动力价格较低 |
2. 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 |
原料价格 |
B. |
劳动力价格 |
C. |
投资环境 |
D. |
市场需求 |
3. 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 |
原料使用量 |
B. |
劳动力使用量 |
C. |
运输量 |
D. |
设备费用 |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市场广阔 |
B. |
原材料充足 |
C. |
劳动力素质高 |
D. |
国家政策倾斜 |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 |
产业结构调整 |
B. |
原产料枯竭 |
C. |
市场需求减小 |
D. |
企业竞争加剧 |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
资金充足 |
B. |
劳动力成本低 |
C. |
产业基础好 |
D. |
交通运输便捷 |
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
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
B. |
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
C. |
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
D. |
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
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受埃博拉疫情冲击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A.种植业 | B.石油加工业 |
C.旅游业 | D.食品加工业 |
近年来,我国与非洲经贸联系不断加强,许多工业企业纷纷转移到非洲,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①劳动力 ②资金 ③科技 ④原料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