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数码与下列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A.①c②a③b | B.①a②c③b |
C.①a②b③c | D.①b②a③c |
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 | 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 |
C.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 D.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 |
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如果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图11回答问题。
图11
图中,促使香港—珠三角从“前店后厂”向“前厂后店”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 | B.科学技术 | C.交通运输 | D.市场 |
2009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在流动格局上,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 B.我国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加快 |
C.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 D.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开发加速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 B.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
C.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 D.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 |
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问题。
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
该省的主导工业是
A.机械制造 | B.有色冶金 | C.能源工业 | D.轻纺工业 |
图为“某地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①、③、④ |
B.在A阶段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 |
C.从B阶段开始,该地逐步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 |
D.在C阶段主要作为外来产业的承接地,为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
图为“某地1985—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该地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大幅下降 | B.第二产业占比持续升高 |
C.第三产业占比匀速上升 | D.产业结构变化趋于优化 |
该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是( )
A.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 B.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减弱 |
C.资源利用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 | D.降低了交通与信息的通达度 |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
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
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
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省2009年各类人口数量构成图”,右图表示“该省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化”。据图完成下题。
关于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不足 | B.出生率过高 |
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 | D.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 |
1990-2009年,该省
A.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最快 | B.农业比重下降,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 |
C.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 D.经济快速发展,三大产业同步增长 |
根据该图判断,题目中错误的表述是
关于第一产业
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产值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
B.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比我国低得多 |
C.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国低得多 |
D.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结构中比重都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
读“世界钢铁工业产业大转移示意图”,完成题。
关于钢铁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业结构升级是引发钢铁产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原因 |
B.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我国承接钢铁工业转移没有影响 |
C.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吸引钢铁产业转入的主要动力 |
D.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钢铁产业转入的重要优势 |
专家指出,当中国完成工业化之后,钢铁工业也会继续向其他工业化国家转移。以下国家中,最有可能承接中国钢铁工业转入的是 ( )
A.澳大利亚 | B.加拿大 | C.越南 | D.泰国 |
在苹果公司光鲜的表面背后,隐藏着中国制造工人血与汗的辛酸。全球代工厂中,中国是重中之重。苹果每台iPad利润达150美元,而中国工人仅能从中获得8美元,相当于售价的1.6%。回答题。
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下列各图中,最能反映当前中国所处地位组合的是
A.Ⅰ、乙、②、c | B.Ⅱ、乙、③、b | C.Ⅲ、乙、③、a | D.Ⅲ、乙、④、a |
要形成中国的“苹果”产业,我们最应该
A.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产业和技术 |
B.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C.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D.培育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实现产业创新 |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如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1~3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创新技术 |
B. |
拓展市场 |
C. |
扩大规模 |
D. |
降低成本 |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市场广阔 |
B. |
原材料充足 |
C. |
劳动力素质高 |
D. |
国家政策倾斜 |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 |
产业结构调整 |
B. |
原产料枯竭 |
C. |
市场需求减小 |
D. |
企业竞争加剧 |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
资金充足 |
B. |
劳动力成本低 |
C. |
产业基础好 |
D. |
交通运输便捷 |
据下图,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 B.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
试题篮
()